白天要上班,晚上要加班,沒時間研究股市,有可能只靠一檔標的就每年賺取7%的報酬嗎?Finance168財經學院版主、高雄第一科技大學資管系助理教授薛兆亨統計,依照「坦伯頓不敗投資法」(詳見名詞解釋)按表操作台灣50(0050),到2015年初為止,累積報酬高達112.5%,換算成年化報酬率每年都有7.09%的報酬率(含息總報酬)。
薛兆亨早期主要是投資具成長性的小型股,但由於小型股和大盤連動性較低,為了避免出現「大盤漲,投資組合卻沒漲」的窘境,薛兆亨就投入一部分的資金買進台灣50。這樣一來,不需要滿手銀彈也能布局台灣市值前50大的公司,參與大盤漲跌。
投資數年後, 薛兆亨發現身旁有些喜歡單壓一檔的存股同好,因為市場環境的轉變,原來賺錢的股票竟出現獲利停滯甚至虧損的情況。像是萬年定存股中鋼(2002)、或是盛極一時的台塑(1301)皆是如此。
擁自動汰弱換強特質
搭配股價淨值比做好資金配置
反觀自己持有的台灣50不僅沒虧損,只要在年初單筆買進持有,到2015年年初依買進時間不同,每一筆的年化報酬率都有4.6%∼15.9%。更好的是,買台灣50不用擔心公司獲利停滯,因為台灣50本身就會自動汰弱留強,薛兆亨解釋:「健康的、成長的股票自動就會進入台灣50成分股;弱勢的、衰退的漸漸就會退出台灣50成分股。」
正因為這樣的機制,買進台灣50只要做到「長期持有」就能夠獲利,但持有5年獲利1%和獲利50%可說是天差地遠,薛兆亨說:「長期持有可以獲利,但是不一定可獲取較高的報酬。」為了放大報酬,另一個關鍵就是「低檔買進」。
舉例來說,小明在2007年10月初買進台灣50、小華在2009年1月初買進台灣50,同樣在2015年1月5日賣出,小明投資7年3個月,總報酬率僅24.88%;小華投資6年卻賺了130.8%,差別就在於買進的價格。
為了抓出價格低點,薛兆亨將「坦伯頓不敗投資法」應用在台灣50的操作上,每年年初依據股價淨值比判斷大盤高低點,配置好當年度投資和定存的占比,隔年年初再依照同樣的方式重新分配一次資產比率。
他試算,依照這套方法,不論是從哪一年年初開始執行的投資人,截至2015年1月5日為止,累積報酬率約在8.9%∼112.5%,以2004年年初開始投入的112.5%來看,11年來年化報酬率也有7.09%,比單純在每年年初定期定額的報酬率還來得高(詳見圖1)。
但市場上有許多投資人,是在大盤漲到9,000點以上的高點時才買進台灣50,這些人有機會解套嗎?薛兆亨認為,如果台股的股價淨值線(大盤位於1倍股價淨值比的指數位置)仍維持每年6.88%(2001年至今)的成長速度的話,6年半之後,台股的股價淨值線就會到9,000點,意思是1倍的股價淨值比就是9,000點,而1倍的股價淨值比只在2008年底出現過一次,大部分時間都還是介於1.6倍∼1.9倍之間,也就是說,隨著時間推移,6年半之後,9,000點將是台股的便宜價。
名詞解釋_坦伯頓不敗投資法
知名投資大師坦伯頓在《坦伯頓不敗投資法》一書中提到,投資人應該在股市漲時將部位移到債市或定存,在股市跌時,將資金移回股市,長期報酬率會更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