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俊忠,43歲,曾經是人人欽羨的電子新貴,但「不知今夕是何夕」的工作環境讓他滿身疲憊,2001年,他逃離爆肝的電子產業研發工作,開始鑽研投資,現在是專業的股市投資人,一年只專注做1、2檔股票,但每檔股票都能為他帶來20%、30%的獲利。
翻開他過去的投資經歷,其實並不順利,他買過股票、基金,一開始雖有市場行情好而小賺,但之後幾年卻是買什麼、賠什麼,為什麼會這樣?他說:「投資一開始就賺錢,接下來賠錢的機率,反而高。」王俊忠語重心長的說。
花7年定期定額買基金 未及時獲利了結反倒賠
王俊忠1997年念完機械碩士後就投入電子業,擔任研發與模具工程師,月薪3萬5,000元。工作1、2年,對投資理財一竅不通的他,興起了投資理財的念頭,記得報章媒體說:「每月從薪水中,拿一筆錢定期定額買基金,強迫存錢,還能賺投資利得。」他想,投資基金的進入門檻低、上手較容易,於是決定每個月從薪水中,撥出一筆錢定期定額買基金,順便當儲蓄。
於是他選擇每月定期定額5,000元,買了景順科技基金,很快就存到10萬元的門檻,回想那時,他說當時選基金毫無邏輯,只是想自己在電子業工作,覺得這個產業有願景、很繁榮,而且自己又熟悉,能掌握突發狀況,於是就每月定期定額投入5,000元,一開始買進時,基金淨值在15元,此後一路上漲,但投資7年後,不但沒賺到還倒賠,白花了7年時光做定期定額。
為什麼會這樣?王俊忠說,當時他謹守投資理財書籍上的教誨:「投資,必須長期持有,將來一定會獲得合理的報酬。」於是他傻傻的抱著1檔基金一直投、一直投,期間都未曾轉換過標的,就算淨值曾經來到4、50元的高點,也只是開心的看著銀行寄來基金對帳單上漂亮的報酬率數字,並沒有獲利了結,因此碰到2000年網路泡沫,淨值從高點反轉向下,天真的他,還抱持著「或許會再漲上去」的念頭,想說再等看看,結果到2004年,他算了算,總計投入42萬元,現在只剩30萬元,再這樣等下去也看不到正數,再拉長時間也不是辦法,最終還是忍痛贖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