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.平均收現日數》大於90天,產業競爭力較弱
如果公司現金充沛,且能夠天天收現金,那實在是太棒了!假如一家公司現金不是那麼多,但天天收現金,那也算還不錯!如何觀察一家公司是不是天天收現金呢?參考的指標是:平均收現日數<15天,代表公司銷貨後,能否即時收回現金的關鍵。
平均收現日數怎麼算出來的呢?公式為:
平均收現日數=365天/應收帳款周轉率= 365天/{營業收入/〔(期初應收帳款+期末應收帳款)/2〕×100%}
營業收入可在損益表的最上方查到,而應收帳款則是在資產負債表的資產項目下(詳見圖3)。這公式有點複雜,但基本上就是「可以做幾趟生意」或「可以回收幾次應收帳款」的概念,可從「超級數字力」(financemj.com)的網站中查到該項數據(詳見圖解操作),不需自己動手算,但理解其概念才能知道這項指標的必要性。
為什麼是以15天為基準呢?一般來說,消費者若採用信用卡結帳,信用卡機構會在7~14天內撥款給企業,所以只要平均收現日數小於15天,就可以判斷這家公司做生意的模式是以收現金為主。
常見的如B2C(Business to Customer),指企業直接與消費者做生意的行業,如便利商店、百貨公司或餐飲業等;或是產品價格波動較大的B2B(Business to Business),意思是企業與企業做生意,需要以現金做交易,如原物料的金、銀、銅、鐵等。
然而台灣大多數的企業,其平均收現日數介於60至90天,原因是台灣的上市櫃公司多是信用交易,所以平均收現日數較長。因此若看到某家公司不是以收現金為主的產業,但其平均收現日數小於60天,就表示這家公司較其他公司更快收到貨款,其商品或服務有過人之處;若平均收現日數介於60天到90天,則代表這家公司表現符合行業狀況;如果平均收現日數大於90天,則通常代表這家公司的競爭力可能較為薄弱(詳見圖4)。
要如何知道特定產業是以收現金為主或是以信用交易呢?其實很簡單,只要攤開數家相同產業的公司,觀察它們的平均收現日數就能知道,如果都是在15天以下,就可以知道這個產業以收現金為主;然而,再進一步觀察,假設其中一家的平均收現日數超過15天,就表示這家公司有些狀況,公司孰優孰劣也立馬可以判斷。
此外,除了跟同產業的公司相比,記得也要觀察這家公司至少3年的狀況,一般公司如果營運穩健,其平均收現日數或甚至是其他財務指標,通常都會在一定的區間內穩定的小幅波動,如果波動太大,就代表該公司在經營過程中有重大轉變或轉行。
假如平均收現日數大於180天,甚至大於360天,很可能是一家「紙上公司」,進行塞貨且創造假業績來迷惑投資大眾,建議若買到這種公司的股票要斷然賣出,因為投資強調的是長期穩定,若公司的老闆人品不好,後續就會出現很多假帳風波或各種奇怪招式美化帳面,不可不慎。台灣約有1,600家上市櫃公司可選擇,扣除這種老闆人品不佳的公司仍有許多選項,用這種思維去看自己的投資布局,才不會發生明明知道是家不好的公司,卻仍執迷不悟選擇投資的狀況。
3.現金流量3關鍵》釐清帳上獲利能否變現
在開始解釋存活能力的第3個指標前,先替讀者介紹「現金流量表」,這張表可說是財務報表的精華,因為資產負債表和損益表屬於「應計基礎制」(詳見名詞解釋),只要公司有心操弄,就能把數字美化。要確認帳上漂亮的獲利是否真正變現落袋,還是只是紙上富貴,就必須靠著檢視現金流量表來把關。
名詞解釋_應計基礎制
在「應計基礎制」下,只要有交易產生,不論是否同時收到或支付現金,都須於交易發生時認列,相對於「現金基礎制」,則是在現金收付時才予以記錄。
現金流量表包含3大項目:營業活動現金流、投資活動現金流、籌資活動現金流。當營業活動現金流為淨流入,表示公司的獲利貨真價實,會變回真正的現金流入公司的帳戶中;而投資活動現金流若為淨流入,則表示可能是公司變賣資產而來;籌資活動現金流如果是淨流入,代表對外找錢成功(詳見表1)。
有了基本概念後,接著來看存活能力的第3個指標,包含了3個關鍵:
1.現金流量比率>100%;
2.現金流量允當比率>100%;
3.現金再投資比率>10%。
先看現金流量比率,其公式為:
現金流量比率=營業活動淨現金流量/流動負債×100%
代表的意義是「公司經常性營業活動的現金流入,是否足以因應積欠的流動負債」。若現金流量比率大於100%,表示公司透過日常的營業活動,其回收的現金足以償還流動負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