各國通膨情況不一,有的高通膨、有的低通膨,不同的通膨環境,反映出不同經濟前景,因此對投資人來說,如何做出適當因應、抓住獲利機會,是非常重要的學習課題。
蠢蠢欲動的物價,再度牽動民眾敏感神經。年初,過完農曆春節,返回台北上班的平面設計師David發現,巷口常吃的便當店又悄悄漲價了5元;3月他從大陸出差回來,全台掀起衛生紙搶購風,原來國際紙漿要漲了,被視為家庭常備品的衛生紙,突然囤積需求大增;常開車拜訪客戶的他,每次加油也明顯感受到刷卡金額攀升,加上6月開始進入夏季電價期。
看著荷包愈來愈瘦,他的心跟著痛痛的。「好貴!」成為現今生活的共感詞。根據行政院主計處公布的2018年4月消費者物價指數(CPI)年增率為1.98%,直逼中央銀行設定的2%警戒線,並且1至4月的17項重要民生物資,如雞肉、麵包、糖、鮮奶、沐浴乳等物價,平均年增率則接近3%。
比起薪資成長幅度,民眾對物價更有感,國泰金控最新《國民經濟信心調查》中顯示,86.9%受訪者確實感受到近半年來物價上漲,比起上一季高出9個百分點;預期未來半年內,「基本生活必需品」物價至少再漲3%以上的人也超過6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