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時候家裡雖窮,但我從未見過父親背債,我們家的第1間房子是南部2 層樓共20 坪的小屋,裡面擠了7 個小孩、父母親及阿嬤共10 人。記得那間房子總價4 萬元,家裡存款不夠,是母親向舅舅借了部分款項湊齊的。
在我高二時,家裡經濟略有改善,才在嘉義買了一間有庭院的透天厝,房子總價63 萬元,我爸爸是捧著現金交屋的,沒有向銀行或親朋好友借任何一毛錢。也就是說,父親是一直等到手上有足夠的現金,才開始找房子,然後買下全家人夢寐以求、有庭院的透天厝。
如果說養成「記帳」的好習慣,是來自母親的影響,那麼,不願負債這件事情,就是我父親帶給我的禮物。沒有負債,可放心去做任何事情,人生是輕鬆的。
還記得清償房貸之後,要去辦「解除銀行抵押權設定」的手續,我跑到區公所時,服務人員告訴我,其實不一定要解除設定,這樣以後如果需要用錢,拿房子抵押貸款會省很多事,但我斬釘截鐵地說:「以後,我不會再貸款了。」
自制力若不佳,最好設立清償房貸專戶
話說回來,650 萬元的房貸能夠提早5 年還清,基金投資是一大功臣。算一算,這650 萬元中,有一半的金額是從基金投資的獲利而來,否則單靠薪水儲蓄,清償房貸的時程絕對會延後。
提醒一點,認識自己的個性很重要。我不亂揮霍,儘管有一段時間擁有高收入,我仍然維持節省的習慣。在還房貸的期間,我從沒碰過還不出錢的窘境,因為我始終懂得「先儲蓄、後消費」的道理。
如果你是一個自制力不足的人,建議要特別開立一個屬於「清償房貸」的帳戶,一領到薪水就把錢轉入這個專款專用的戶頭,才不會發生「先享受生活、後痛苦籌錢」的事情。
小檔案_蕭碧燕
現為《Smart智富》月刊專欄作家、專業投資演講者。擁有逾20年基金投資經歷,從未虧損出場。2004年起積極推廣定期定額、基金養基金等觀念,掀起台灣投資人定期定額投資基金風潮,每年演講超過百場,被財經媒體讚譽為「基金教母」、「蕭老師」。
每次成功的投資,必定遵守「選對基金、做好資產配置、低點不停扣」等投資紀律,才能克服貪婪與恐懼,逐步累積財富。
曾任中華民國證券投資信託暨顧問商業同業公會祕書長、安泰投顧理財諮詢部副總、彰銀安泰投信企畫部及壽險通路副總。著有《蕭碧燕教你 有錢退休,靠基金就對了》、《蕭碧燕教你靠基金小錢也能變大錢》、《買基金為自己加薪》、《買基金坐擁雙薪》。
臉書粉絲團:https://zh-tw.facebook.com/kimiconsulta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