外內比為正(綠色表示)的認售權證,代表投資人買進張數大於賣出張數,若張數夠多的話,那麼發行商就會賣出現股避險,也就是自營商的賣超。外內比為負(紅色表示)的認售權證,代表投資人賣出張數大於買進張數,若張數夠多的話,那麼發行商就會買進現股避險,也就是自營商的買超。
為了讓大家辨識上的方便,小哥就用顏色表示多空,紅色就是看多,綠色就是看空。
指標三:價差比越低越好
價差比=(委賣價- 委買價)/ 委賣價
價差比代表要付給券商的交易成本,這個值越低越好。
指標四:差槓比= 價差比/ 實質槓桿,差槓比愈小愈好
好的權證價差比要小、槓桿要大,但常會發生價差比很小、槓桿很小,或者價差比很大、槓桿很大的兩難情況。為此,小哥特別增加了差槓比的參數,差槓比這個參數低於0.3 的話,短線買權證比買股票划算,但如果差槓比參數大於1 的話,就不適合買權證了,投資人若進出的張數不多,就以這個參數來做第一優先選擇即可,若進出的張數很多的話,那麼好的發行商就會是比重要的考量之一。
指標五:隱含波動率(簡稱隱波率)要「低」且「穩」
履約價、行使比例、到期日都在相同的條件情況之下,接下來就要看隱波率了,隱波率愈高的權證通常比較貴,而隱波率愈低的權證就相對的便宜。
所以,投資人最喜歡的是買在低隱波、賣在高隱波,但這種情況大概得等現股跌停後,撿到「傷心賣單」才有辦法,通常大多都是買在中隱波,賣在中隱波,這樣都算是合理價,最怕的就是買到黑心發行商的權證,投資人常常會買在高隱波,賣在低隱波!所以買賣權證的隱波率,最好是買在低隱波,賣的時候也是低隱波比較好,這樣對發行商跟投資人而言是最公道合理,但各位記得價內若大於30% 之後,隱含波動率就沒什麼意義了。
指標六:實質槓桿高,代表高風險、高報酬
實質槓桿愈大,獲利愈大,但相對的風險也愈大,而發行商收取的利息也愈高!所以實質槓桿高的權證標的,通常比較合適用在極短線進出。
指標七:Theta 值越小越好
Theta 值就是指持有權證的時間價值,買進一檔權證,只要持有一天,就要付出時間價值,所以它應該越小(越接近0)越好。
指標八:權證利率越低越好
權證利率= Theta / 權證價格 *365 *100%
每一檔權證的價格不一,所以Theta 值就會不同。就像每個人買的房子價位不同,每個月要繳的利息就會不同,單是憑利息金額多寡,是無法理解房貸利率的高低,小哥特別定義出權證利率,讓投資人能夠好好了解Theta值的利率。通常權證到期天數愈長,利率就愈低,反之,到期天數愈短,利率就會愈高,權證愈是價外,利率愈高,反之,愈是價內,利率就愈低。權證不想被發行商賺太多時間價值的話,投資人就請選擇低利率的權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