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個人進入市場的理由可能都不同,但投資之所以吸引多數人的地方,就是賺到錢。大部分投資人都會期待,只要投資報酬率愈高,透過複利的力量,資產就能愈快翻倍。
什麼是複利?就是把獲利加入原本的投資本金當中,以利滾利的方式獲得愈來愈多的報酬。舉例來說,一項投資的報酬率若是每年固定10%,以100萬元本金來算,第1年可得到利潤10萬元(100×10%=10),第2年的本金就有110萬元,下一年增值10%後,利潤為11萬元(110×10%=11),第3年本金就變成121萬元。不要小看每年10%,只要持續累積,過了8年後,就會多出114萬元的總獲利,已超過原始投入的本金。
投資報酬率要高於通膨,才能確保資產增長
想要簡單計算複利的威力,不用按計算機,不用查表,我們可運用「72法則」,就能知道在特定報酬率下,多久可以讓資產翻倍,這是一個近似值的速算法,方法是用72除以投資報酬率就可以了。例如一筆投資的報酬率為12%,用72除以12的結果是6,就代表這筆資金大約6年可以增長1倍。換個角度思考,也可以用來計算物價上漲1倍需要多久的時間。假設1個月生活費用3萬元,通貨膨脹率3%,經過24年(72÷3=24),1個月的生活費就要6萬元。
以上的方法雖然快速又簡單,但只能幫我們大略估計投資的收益,畢竟我們是活在真實世界,不能忘記把通膨因素考慮進去。要計算你所擁有的真實購買力,就要用投資報酬率減去通貨膨脹率。舉例來說,投資100萬元,報酬率8%,看起來似乎還算是個令人滿意的數字;但假設這一年通貨膨脹率4%,則實質報酬率為4%(8%-4%=4%)。雖然投資的資產看起來多了8萬元,但實際購買能力只增加了4萬元而已。
要是投資報酬率不理想,比通貨膨脹率更低,資產反而會縮水,精確點說是「貨幣購買力縮水」,為避免這種狀況,就要想辦法提高投資報酬率。我們先用相對容易達成的數字來計算,假設股市長期報酬率12%,定存利率2%,通貨膨脹率3%,那麼20年後,經過複利效果的加持,每年12%的報酬率經過複利累積,就能將定存和通膨遠遠甩在後面(詳見圖1)。也就是說,投資報酬率一定要高於通膨,才能確保資產的增長。
回顧過去20年,指數投資不如預期中美好
這幾年懶人投資風興起, 甚至出現「長期投資台灣50(0050),年化報酬率可望超過18%」的說法,這讓我不禁回想起第1次讀到《理財聖經》時,那個人人大賺錢,複利期望報酬率20%的美好年代。
當然投資被動型基金的優點很多,由於單純追蹤指數,省去了昂貴的管理費用,除了低成本之外,持股也相對透明,免去了經理人和其他人串通炒作,犧牲投資人權益的道德風險。但問題是,單純買進指數的報酬率真的這麼神奇嗎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