即使均線系統擁有如此優異的特質,但卻並非全然地完美,因為穩定的另一個面向就是遲鈍,所以多數時候均線系統並無法獲致最佳的進、出場點。
此外,在趨勢或波段尚未形成的盤整期間,也容易使均線系統產生許多雜訊,造成連續性的虧損(詳見註1、圖3)。
Tips_註1
在盤整期間,價格通常反覆穿越均線,長短均線之間也會經常相互穿越,因此會產生許多雜訊。
類型3》指標系統:訊號較敏感,較易抓頭摸底
「指標系統」是大多數程式交易者最使常用的類型,因為技術指標是最容易取得和運用的素材。只要稍微了解指標的基本性質,就能夠透過幾個敘述式輕易地將邏輯決策編寫出來。
有些指標擁有敏感的特性,所以相較於前兩種素材,比較可能達到「抓頭摸底」的效果。也因為比較敏感,所以在某些型態的走勢中可能產生過多的雜訊,以及在趨勢波段中容易被掃出場,以至於整段走勢會分好幾次進場(詳見圖4),從而遺漏部分獲利空間,但從這些特性來看,指標系統正好與均線系統具有互補的效果。
技術分析發展至今已有相當時日,創造出來的技術指標種類繁多,所具備性質也不盡相同,且歷經反覆地運用驗證,市場也有許多相關論述的典籍足供參考,很適合剛接觸市場的新手作為架構邏輯的素材。
類型4》型態系統:不容易明確定義、時間參數難設定
「型態系統」由於撰寫不易,所以市場上並不常見。原因是許多我們用肉眼輕易可見的價格型態,如W底、M 頭或頭肩頂等,在程式上,除了不好明確定義之外,時間間距的參數也難以設定(詳見圖5),雖然編譯器中已有一些現成的範例,但看起來參考價值似乎大於實際效用,也因此大多數的程式交易者鮮少著墨於此。
多套同時運行並維持異質性,效果最佳
實務上,大多數的模組不會只由單一種類型的素材建構而成,它們可能是兩種或是多種類型的複合體。既然如此,那何必還要大費周章地將模組區分成上述的4 種類型呢?主要目的,除了向讀者說明這幾種不同類型系統的特性,另外一個想傳達的重要觀念,就用下面這個例子來解釋吧!
如果想要煮一鍋「龍蝦湯」,立刻所想到的材料當然要有龍蝦,然後有味噌、豆腐、蔥花、海帶芽、少許的鹽和酒。在這一鍋湯裡龍蝦是主菜,如果缺少了這一樣材料,再多、再好的配料都無法做出「龍蝦湯」,煮出來的也和原本想做的東西不一樣。而其他材料只是用來提味,讓湯喝起來更加鮮美,放得太多會壓過主菜原本的味道,反而使湯頭失去應有的風味;沒有這些配料,只要隨便放幾片薑、少許鹽,同樣可以襯托出龍蝦鮮甜的好滋味。
模組的風格,在架構初期就已經被設計者所賦予,本來就該擁有被期待的特質,而其他加入的素材只能被用來使優勢更加彰顯,不該是用來壓抑或掩蓋模組原有的特性。就像龍蝦湯加了味噌、豆腐之後,它還是龍蝦湯,絕不會只是味噌湯或豆腐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