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老師!明天要結算了,今天卻大跌,會壓低結算嗎?」這是我以往最常聽到的問題,尤其在台指期貨或摩根期貨要結算前,不論是記者或會員,都會來電詢問我對結算行情的看法。
對我而言,與會員朋友、媒體記者的互動,已是我每天必做的「功課」,並不以為意。問題是一天的拉高或壓低,對賺或賠的影響並不大,但市場卻總是非常關心極短線的變化,這才是我感到憂慮的事。
以我的經驗來說,交易頻率愈高、操作愈短線,愈不容易獲利,擬定一套可長可久的策略,才是賺錢的核心!我相信操作可以獲利,但是絕非一般投資人想像中的快速,獲利和時間是成正比的。
在期貨界十多年來,我看過許多成功的交易者穩定獲利,也看過更多虧損的例子,我相信市場上的常勝軍很多,但是願意出來分享的卻少之又少。我很單純的希望這本書有拋磚引玉的功能,讓更多正確的知識、正確的策略、正確的心態灌輸給投資人,這就是我的小小心願。
其實早在兩年前,Smart智富月刊總編輯李美虹小姐與主編唐祖貽先生,就向我提出這個構想,但我因為工作繁忙,以及需要整理的資料太多,遲遲沒有動筆,多虧了志源兄大力幫忙,如今本書終於得以問世,我衷心希望能讓投資人少走一點冤枉路。
很多人覺得,我在媒體上發表的看法都「很準」,獲利一定很驚人,其實未必。之前我擔任統一期貨投顧部門主管時,每天與媒體互動的「最低消費額」是上電視4次,這還不包括30分鐘的節目或現場錄影,以及報紙的專欄或訪問。
當時趕場上節目也曾發生過糗事,印象比較深刻的是,有一次一大早要上現場節目,也許是前一天太過勞累,隔天早上醒來,驚覺已經睡過頭了,我急忙從床上跳起來,慌慌張張抓了件襯衫、紮了條領帶就往門外衝,老婆還以為發生什麼大事,後來還取笑我:「你早上那副拙樣,就好像是被捉姦在床、倉皇逃離現場一般。」我也只能報以無奈的苦笑。
可是這些跟賺不賺錢並沒有什麼關係。即使從93年7月起,我曾連續11筆交易都賺錢,也曾連續七個月獲利,但會員並沒有跟著賺到錢。不管原因多複雜,總之連看對並做對,都沒能幫會員賺到錢了,更別提我之前的幾次嚴重失誤,讓對我百般信任的會員受傷,這使我難過不已。
難過之餘,我更積極思考下一步該怎麼走?擺在我面前的只有兩條路:不然就是到自營部門交易,從此「隱姓埋名」;不然就是到期貨經理事業、從事代客操作。
幾乎沒有多考慮,我選擇了後者,因為在我來看,現在的期貨經理事業好像11年前的國內期貨市場,是個沙漠、是個新興市場,卻充滿著無窮的機會,同時也需要跟人接觸,不能獨善其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