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怎麼知道大空頭要來了?大空頭真的那麼難以避免嗎?為什麼散戶的命運總是追高殺低?歷史經驗告訴我們,任何大空頭來臨前,都有一個泡沫!先來認識幾個泡沫:
日股泡沫》「失落的20年」前,吹出3萬點泡沫
日經指數在1973年初站穩5,000點,花了11年的時間才爬到萬點,短短的5,000點爬了11年;但是很快地,上到2萬點的時間只花了3年;接下來衝上3萬點更快,只花2年;而最後飆上歷史最高點3萬8,957點,更僅花了不到1年的時間。隨後,日本股市崩盤,開啟了低迷的「失落的20年」。
美股泡沫》科技泡沫化前,3年漲幅逾3倍
美國那斯達克(Nasdaq)指數更明顯,2000年科技泡沫化,最高點在2000年3月來到5,132點;此波上漲,只花了3年時間,漲幅就超過3倍。科技泡沫化之後,直到2011年都沒有突破過去高點。台股泡沫》1990年代崩盤前,2年漲幅近5倍同樣是1990年代,台股加權股價指數2年漲了將近5倍,最高衝上1萬2,682點;而後大盤狂瀉,不到9個月的光景,最低點殺到2,485點。
長期投資股市,報酬率不如想像中理想
我們用美國那斯達克指數、日經指數和台灣加權指數,就可檢視所謂「隨便買、不要賣」的長期投資理論是否站得住腳。由圖4可以清楚看到,若不考慮配股配息因素,過去20年來日股的投資人可說是白忙一場,慘賠作收。
台灣的投資人稍好一點,曾創下多次挑戰萬點的高潮,但歷史高點1萬2,682點仍是從未跨過,多次萬點行情套牢的投資人無論時間多長,仍在苦等解套。即使計入股息,在高點買到台股者,除非買到能長期穩定配息的好標的,否則報酬依然欠佳,甚至還嚴重套牢中。
那斯達克稍好一點,如果是在1998年之前就投入的投資人,或許還不至於慘賠,但若是不幸參與1998∼2000年這個超級科技大泡沫盛宴,那接下來10年就如南柯一夢般,解套之日遙遙無期。
當然,你可能會說,舉這3個例子並非十分適切的例子,甚至可以認為是作者別有居心,刻意舉出「恐嚇」讀者的極端反例。相信你心中一定有所質疑:「那我們只要不要買到這種超級泡沫的股市就好啦?」畢竟日經3萬8,000點、台股1萬2,000點、那斯達克5,000點,都是史上有名的大泡沫。
針對這點,我有兩點要說明:
1.泡沫之所以為泡沫,就是因為大家都不認為它是泡沫。這點已經牽涉到心理層面的心法了,我將在本書後半段論及運用經濟基本面的指標時,教大家如何辨別某行情究竟是「合理」還是「泡沫行情」,但現在讓我們先跳過。
2.即使是「長期向上」的市場(講白一點,就是歷史高點不斷被挑戰並突破、屢創新高的市場),長期投資的報酬率恐怕仍沒有你想像中的理想,此話怎說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