免費

【試閱】半導體外包趨勢漸成型 光罩獲利可望逐季墊高(2019-12-01)

光罩(photomask)是半導體的關鍵製程與模具,2018年的總產值為40億美元(約合新台幣1,212億元)。半導體有13%的產值落在光罩這個製程,而此關鍵製程有70%是由半導體晶圓代工廠自製、30%是由大廠委外代工。也就是說,獨立的光罩(photomask)市場規模約為12億美元~16億美元。

個股介紹:光罩(2338)

台灣的光罩廠光罩於9月12日舉辦法說會,重點如下:
◎公司明年的每股盈餘(EPS)為2.5元、本益比為15倍、目標價約37元~38元。
◎光罩、曝光、顯影、蝕刻皆為半導體關鍵製程。

一、基本面分析》

  1. 光罩為專門的光罩(photomask)製造公司,生產IC產業專用的光罩,而且提供客製化生產,同時也是國內最大、全球前五大的半導體光罩廠,以及國內唯一面板光罩廠。
  2. 主要客戶:台積電(2330)、Global Foundries、聯電(2303)、中芯國際、世界(5347)、華虹半導體、友達(2409)、群創(3481)。
  3. 引進波若威(3163)董座吳國精擔任董事長。
  4. 以8吋晶圓成熟製程光罩代工為主,今年將積極跨入12吋。
  5. IC設計客戶:世紀(5314)、松翰(5471)、茂達(6138)、盛群(6202)、義隆(2458)、遠翔科。
  6. 去年EPS為1.02元,今年上半年EPS為0.91元。

二、轉投資》

  1. 隱形眼鏡製造廠昱嘉(30.26%)、半導體測試設備廠蔚華(5.84%)、觸控面板控制晶片廠威達高科、晶圓代工服務商美祿科技。
  2. 打入中韓晶圓代工供應鏈、封裝廠—群豐科技。

(圖1)台灣光罩旗下擁有3家主要子公司
(圖1)台灣光罩旗下擁有3家主要子公司
(來源:張 捷)

三、成長動能》

  1. 半導體外包趨勢:台積電等半導體晶圓代工廠,持續專注在高階製程,例如:28奈米、7奈米、5奈米,因而耗費掉更多光罩製造的產能,導致低階的光罩轉為外包。獨立光罩廠之製程占比於2017年在成熟製程(>45奈米)約占87%,2018年成熟製程已經降低至69%。台積電因為EUV(極紫外光)設備的支出增加,所以開始把成熟製程的光罩外包,以降低整體資本支出,因此,獨立光罩廠在12吋成熟製程有很大的發展機會。光罩在2019年也積極增加12吋到40奈米的產能,並且有機會跟台積電合作65奈米~40奈米製程,也有機會跟聯電合作55奈米製成,同時還會跟中芯國際合作。
  2. 切入晶圓服務:光罩於2017年年底合併美祿科技後,使得2018年的營收年增率達102.2%,EPS為1.02元。
  3. 新任董事入主:吳國精現為波若威的董事長,轉投資多元,在工研院時期,他的頂頭上司正是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,因此有助於他鍛鍊專業能力,加上廣結善緣的個性,使得吳國精與曹興誠、曾繁城、宣明智等半導體產業要角建立情誼,也結識眾多科技公司高層,半導體人脈豐沛。

四、設備擴充》

光罩2019年的資本支出為20億元,擴充應用在65奈米~40奈米的設備,擴建光罩修補機、光罩檢驗機、電子束曝光機、光罩清洗機,產能陸續開出,此部分的資本支出為65奈米的較高階機台。65奈米假設有40層,會有30層屬於低階製成、10層屬於高階製程,高階製成的單價是低階製成的2~3倍起跳。

光罩原本已經有一台可以做到90奈米的電子束曝寫機,2019年5月又添購一台可以做到40奈米製程的電子束曝寫機(一台約1,000萬美元)與相關設備,如果2019年年底跟聯電談妥55奈米製程的光罩製作合作案後,估計會再引進一台能做到40奈米製程的電子束曝寫機與相關設備,預計此設備2019年10月有機會進入量產,但是要到2020年才會比較有顯著的營收貢獻,同時也將帶動原本可以做到90奈米的光罩設備產能利用率。而光罩的管理階層認為,新機台的學習曲線是可以預期的,不會到太大的技術跳躍,學習的時間不會太久。

五、籌碼面》

為了改善光罩營運結構與購併美祿科技,董事長吳國精今年3月買入1,000張、5月買入1,000張、8月買入1,500張,合計達3,500張股票。

六、技術面》

杓型底部完成,股價突破頸線,型態已經完成。

(圖2)光罩的杓型底部已經逐漸成形
(圖2)光罩的杓型底部已經逐漸成形
(來源:XQ全球贏家  整理:張 捷)

七、投資建議:

第3季進入傳統電子股旺季,預估台灣光罩第3季合併營收將達10億4,200萬元,營業利益為8,900萬元、稅後淨利為9,300萬元、EPS為0.37元;第4季EPS為0.41元。以長線來說,擴廠與光罩外包的趨勢逐漸成型,一旦趨勢成型就不會輕易改變。吳國精過去的經營能力與改革績效亮眼,個人也於今年買入公司股票3,500張,因此建議可以持續留意公司的長線發展。

  • 投資有風險,入市宜謹慎,本文僅供參考,並非推薦個股,任何買賣進出皆須自行判斷並且自行承擔風險。
  • 本文不負任何瀏覽或使用本文而引致之損失。產業趨勢有興衰、公司業績有起伏,營運狀況會變動,有漲有跌的過程中,投資人自行追蹤的能力還是要具備。
  • 本文提到的任何投資目標,皆有成立的前提與條件,務必注意產業環境與個別公司經營的變動。投資者於使用本文提供之資訊而做出投資決策時,應審慎衡量自身的風險承擔程度與資產配置。
  • 本文力求內容之準確性,但內容如有任何錯誤、遺漏或疏忽,本文不承擔任何賠償或法律責任,內容若更改,恕不另行通知。
  • 著作權聲明:作者擁有本文之著作權,禁止複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