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年下半年全球資產價格波動加大,美股經歷8月初的急殺後,經歷2個多月盤整,在10月創下新高,然而市場從原本的衰退擔憂,演變成「軟著陸」,甚至是「不著陸」的預期,究竟美國經濟形勢的判斷依據為何?市場如何在短短3個月內,從悲觀又轉為樂觀?
過往針對衰退的定義,名目上來說,是連續2個季度的實質GDP增長呈現負值,然而當經濟高速擴張時,也容易出現高基期效果產生的技術性衰退,也就是經濟本身並不差,但由於前波高峰擴張太快,導致數字走疲的現象,所以在判斷衰退可能性時,通常會搭配就業市場是否出現明顯鬆動。
非農就業人數、失業率
2項數據皆大幅好轉
下半年引起衰退的擔憂,就來自7月份失業率的升高與非農就業人數的減少,美國7月份非農就業人數僅11萬人,失業率衝高至4.3%,觸發「薩姆規則」,使市場擔憂衰退風險,所以8月初的重挫,雖然有一定程度的反彈,整體賣壓仍重,因為就業市場的確表現差勁。
最新公布9月就業數據,非農就業人數激增至25萬4,000人,遠遠超乎市場預期,創下今年3月以來最大增幅;失業率也從前月的4.2%降至4.1%,創下3個月低點。短期內就業數據的大幅變化,讓市場跌破眼鏡,如果觀察美國就業市場的外部性因素,就會有更清晰的體悟,疫情後就業結構大幅改變,使就業數據難以直接反映真實經濟,移民人口推高失業率,在拜登(Joe Biden)任期內,淨移民人數迅速上升,並在2023年達到峰值,接近350萬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