面對今年的市場,投資人應該都充滿恐懼,不知道要跌多久,市場才能夠再漲起來。要消彌這股恐懼並不容易,不是旁人說說就可以的,我認為這件事情永遠都要親自體驗才能克服。而作為一個長期投資人,我能做的就是分享個人投資經驗,我一路經歷過1997年、2000年、2008年,以及2020年由新冠肺炎疫情引起的4次市場空頭。
1997年時投資時間不長,布局資金並不多,加上台灣並非受害最嚴重的市場,因此我的感受並不深,長期定時定額投資台股基金,反而在1997年~2000年之間大賺了一筆。到了2000年科技泡沫時,我雖在投資市場已有一段經驗,但終究不算長,當時市場天天都是壞消息,看不到底的下跌,讓我當時也跟大家一樣害怕。儘管如此,我還是沒有放棄定時定額,終於市場在2002年落底,2003年開始回春,堅持定時定額讓我成功度過空頭市場。
2003年~2008年台灣投資市場變得更為多元,新興市場、原物料、外匯等題材和資產都在台灣興起,特別是美元指數的走弱,讓新興市場股、匯、債都大漲,在這段時間內,大部分投資人的荷包都賺滿滿。但2008年之前的榮景太過美好,也讓眾多投資人失去警覺,共同套在高點,當金融海嘯發生時,新興市場相關的基金最悽慘,且此後長期表現都不理想(詳見圖1)。我也是在此之後,才開始研究每種基金的多空時間長短,畢竟定時定額大家都懂也都會,但為何有人能夠成功?有的人卻失敗離場?其實,定時定額失敗的原因不外乎這2點:報酬率負太多以及負太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