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減碳」近年來已成為全球的重要關鍵字,亞洲作為碳排放的主要來源,在減碳路上要如何做,才能跟上歐美國家的步伐?下一步的政策走向又會是如何呢?
景順ESG客戶策略亞太區總監陳浩揚認為,碳排放交易計畫預計將擴張並涵蓋更多亞洲國家及產業,而限縮碳排放額度,將會是主要手段之一,未來除了需要強化揭露碳排放資訊,亦可預期碳價與碳稅將隨之攀升。以下為陳浩揚接受《Smart智富》月刊專訪的精要內容:
亞洲加速邁向淨零排放
但資訊揭露仍有待強化
《Smart智富》月刊問(以下簡稱「問」):你對亞太區各國當前的減碳路徑觀察為何?
陳浩揚答(以下簡稱「答」):目前全球過半的碳排量來自亞洲,主因為亞洲仍十分仰賴煤炭火力發電。煤炭火力發電在亞洲各國的能源供給占比介於30%~70%不等(詳見圖1)。
過去2年,亞洲正加速朝淨零排放的目標邁進。首先,許多亞洲國家已宣布淨零排放承諾(包括中國、印度、日本、韓國),推出相對應的產業發展藍圖(例如提高可再生能源占比或電動車普及率目標),並研擬相關政策(包括政府補貼、課徵碳稅或碳交易制度)。其次,各國政府的承諾已化為產業與企業的承諾,宣布淨零排放目標的亞洲企業從2020年不到10家,到了2021年已高達60餘家。第3,隨著愈來愈多投資人重視減排,簽署淨零排放倡議的資產擁有者與金融機構數目亦與日俱增,這些趨勢顯示亞洲正加速朝向減碳的目標邁進。
不過,在亞洲,確保公平的轉型過程極為重要,因為許多國家仍高度仰賴煤炭火力發電,且淘汰煤炭產業可能會影響就業、經濟成長,以及政府稅收,因此必須要審慎規畫轉型的機制。
此外,亞洲的氣候與碳排放資料揭露不足,使得評估轉型進度更加困難,因此各國需進一步立法規範資訊揭露標準,藉此改善資訊揭露的完整性與一致性。
預計限縮碳排放額度
碳價與碳稅將隨之攀升
問:為達成減碳目標,亞太區各國可能的政策走向為何?
答:亞洲各國政府預計將持續針對個別產業推出政策,藉由提供補貼與強制淘汰化石燃料,提高可再生能源占比與電動車的普及率。此外,現行的碳排放交易計畫預料將擴張並涵蓋更多產業,同時進一步限縮碳排放額度,屆時碳價與碳稅將隨著時間持續攀升。
未來,亞洲亦將持續推動永續分類標準,為綠色債券與永續債券、企業資訊揭露,以及永續投資活動建立一套標準化的架構。此外,ESG與永續投資相關的規範亦將持續發展,例如ESG與永續投資策略的名稱標示、資訊揭露的內容與資料,以及有助於引導ESG資金流向的ESG評等系統等。
問:碳稅與碳排放交易系統是當前常見的碳定價工具,如何觀察亞洲在這方面的進展?
答:整體而言,無論是碳稅或是碳排放交易,碳定價有助於企業反映外部性並將減碳績效納入獎勵制度。
舉例來說,新加坡藉由碳稅決定碳排放的定價,協助投資人判斷企業的減排程度,企業亦能以更加具體的方式將碳價納入營運考量。中國則是全國碳排放交易體系負責制定碳排放總量,並交由市場機制決定碳定價。
然而,究竟哪種政策可在亞洲發揮較顯著的成效,取決於碳定價能否精準拿捏——無論是碳稅價格過低,或是碳排放額度過高,都會使得減碳效果大打折扣,且涵蓋層面是否足以包含大多數的高碳排產業,亦是影響政策成效的關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