從7月開始,大盤成交量接連往下,雖然這和航運族群陸續被打入「處置股」,導致股價出現大幅修正,該措施直接打擊到當沖客,但是,從成交量的變化分析,卻不是如此單純(詳見表1)。
大盤成交量最高出現在5月時的歷史天量7,828億元,當月的當沖比最高曾經達到52.52%,最低則是34.5%,對照現階段的狀況,不僅所有均量皆呈現下滑的趨勢,但是,當沖比並沒有隨著成交量的萎縮而降低,高值與低值的比重,在9月中之前仍有47.18%~40.82%的水準;也就是說,政府試圖降溫「投機」氛圍的結果,縱使「當沖」稍有退潮,可是投資客、大戶也同步退出市場,使得當沖比並沒有下降。
大盤成交量萎縮的意義,並非投機氣氛漸歇,而是實質的人氣退潮,尤其是加權指數來到8月20日的最低點1萬6,248點後開始反彈,最高一度來到1萬7,633點,幾乎要挑戰1萬7,643點的波段起跌點,但是,成交量並未同步回升,反而持續萎縮,出現嚴重量價背離的現象(詳見圖1)。
前波回檔,大盤低點1萬6,248點比預估的滿足點1萬6,502點低了些,同樣地,反彈的強勢程度幾近要收復起跌點,也是意料之外。不過,從過往經驗來看,行情總是在燃起從反彈轉為回升的樂觀氛圍中結束。觀察盤面結構,在1,300多點的反彈過程中,8月之前的強勢族群──IC設計公司變了,股價變得一波比一波低;7月後的航運三雄變了,變得利多不漲又彈升無力;沉寂大半年的權值股也變了,半導體晶圓與金融股變成帶動大盤彈升的主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