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今年年初開始,世界各國受到新冠肺炎疫情衝擊,陸續實施封鎖政策,並暫停多數經濟活動,使得失業率竄升,導致全球經濟出現重大影響。拿全球最大經濟體美國來說,美國商務部於4月29日公布2020年第1季GDP(國內生產毛額)年增率呈負成長4.8%,市場認為第2季下滑將更嚴重。此外,美國4月ISM非製造業指數創下2008年金融海嘯以來最大跌幅,從3月的52.5,下滑到41.8。
台灣算是疫情控制最好的國家,但是實體經濟也受到衝擊,4月份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(PMI)從3月的53.1跌到47.6,創史上最大跌幅。
而國際貨幣基金(IMF)亦於近期調降全球經濟成長預測,預估今年全球GDP將萎縮3%,為1930年代經濟大蕭條以來最差表現。
在經濟不景氣下,石油的需求隨之減少,加上產油國家減產協議談不攏,使得4月份國際油價迅速崩跌。全球的原油儲存槽爆倉,生產出來的原油無處可放。4月20日,許多無力轉倉的交易商認賠賣出手中契約,導致5月交割的WTI原油期貨價格跌至每桶-37.63美元,這是前所未見的大幅波動。
石化產業面臨前所未有的寒冬,新加坡石油巨擘興隆集團申請破產保護,積欠23家銀行近40億美元。美國頁岩油商亦出現大幅度的虧損,經營岌岌可危,無力償還負債。還好美國聯準會(Fed)推出無限QE(量化寬鬆貨幣政策)救市,並承諾購買墮落天使(指失去投資等級信評)的垃圾債,才避免美國石化業出現骨牌效應式的崩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