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股市中,「分析師」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,他們的觀點與買賣策略深深影響市場走勢。但你知道嗎?想成為「分析師」,不見得要取得財經學歷以及相關證照,其實,我們都可以是自己的「散戶分析師」。
管理麥哲倫基金(Magellan Fund)的13年間繳出29.2%年化報酬率的傳奇基金經理人彼得.林區(Peter Lynch),對此也有類似的看法,他認為業餘投資人(俗稱「散戶」)只要能留意生活周遭的產業變化,非常有機會發現股市中的隱形績優股。
買進「生活概念股」
日常便能確認營運狀況
我大三那年剛踏入股票市場,買股的依據跟多數散戶一樣,是跟隨財經媒體和分析師的主流趨勢思考,結果大學畢業時,在股市的投資績效慘不忍睹。
到了就讀研究所期間,我開始洗心革面,並思考一般散戶投資失敗的原因,最重要結論之一就是資訊落後且不對稱。當我們接受到媒體訊息時都不曉得是第幾手消息,買進股票的時機已是完全反映這些利多的股價,理所當然容易套牢在高點。
再者,這些主流的投資標的多屬科技類股(電子、生技股等),一般投資人根本無從分析起,也無法分辨傳聞的利多真偽,因此「十個散戶九個輸」也不令人意外。
那散戶的優勢是什麼呢?在我個人出版的《我的購物車選股法,年賺30%》中提出「選股要去商店街,而非華爾街」這個觀念,絕對是多數散戶唯一的致勝金律。這個我稱之為「生活投資學」的準則就能解決散戶資訊不對稱與分析公司能力不足的問題。
舉例來說,當投資人聽到風力發電概念股時可能會因太興奮,在沒有了解產業背景與公司營運下就買進。
相反的,假設今天法人炒作食品概念股,說X公司推出全世界最好吃的雞塊,首先,你對這種沒噱頭的消息不會有太大興趣;再者,你在市場上有機會去試吃此款商品,以確認電視上看到的消息是否為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