洪志賢比喻自己的合理股價精算法,「就像是用望遠鏡這片小小的鏡頭來看浩瀚的股海」,鏡頭以外的事情都無法評論。合理股價精算法最初只能計算出中大型股主升段的期望報酬率,一旦大盤長期趨勢不佳,可能只會有初升段、盤整,而不會有主升段,也就難以篩選出標的來操作。
因此,洪志賢苦思良久,轉而將注意力放到股本小於100億元的中小型股,才發現它們超漲的機會高,就算下跌,最多跌3~4成就會反彈。實證後洪志賢發現,中小型股實際漲幅常會偏向於合理股價區間的上緣,因此適合短線的交易,特別是經過一段長時間的下跌後,基本面出現好轉的標的,通常會有不錯的漲幅,可以中長期追蹤。
洪志賢表示,他並非單純挑選上漲機率最高的公司,而是考慮多項因素後,找出期望報酬率比較高的公司。而他最常使用的選股邏輯為以下3要點:
1.靜態因素優良:包括旗標日當天最低價與年線的乖離率,最好小於-20%或大於20%,2年之內有大波段修正、市值小於300億元尤佳。一旦有以上靜態因素與技術面的加持,股價上漲速度會更快。洪志賢統計過,如果年線乖離率達40%,平均漲幅上看5成;如果年線乖離率達-40%,股價反彈回年線的漲幅,也可能有66%。投資人一旦遇到這種「天生基因」良好的公司,如果再加上法人轉為買超,就很值得布局。
2.同族群中還沒起漲的標的:將外資近期積極買超的標的歸納出族群性,並且把該族群的上下游都標示出來,檢視還沒有上漲的公司,可以納入觀察名單,等待其技術面轉佳。例如:2017年11月,印刷電路板(PCB)族群的上下游陸續被外資買超,洪志賢當時找出漲幅相對偏低,同時技術線型為均線糾結的富喬(1815),等待操作契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