權證市場這幾個月來出現了一個很大的變化,就是外資進來大買權證,而且一買就是擺很久的長線波段單。這種波段權證在圈內很少見,因為權證交易大部分都是短線,波段大戶不是大勝就是大敗,而大敗的案例還挺常見,例如樂陞(3662)的波段大戶。小哥強烈地懷疑,因為樂陞的權證波段大戶賠大錢,所以之後才有假收購真詐騙事件。
發行商根據Delta來避險
成為追高殺低的角色
之前寶盛證券有個分點大戶,大買大同(2371)的認購權證,小哥本來以為他會跟之前樂陞的波段大戶一樣大賠。想不到2017年11月中,大同股價開始大漲,原本寶盛證券分點大戶大賠的部位,變成了大賺。重點是這波大同大漲的過程中,不但看不到重大的利多消息,反而還常看見利空新聞,在此情況下,股價還能有這種漲法,真的挺少見!
而最近外資狂買3檔標的的認購權證,這3檔標的就是晶電(2448)、旺宏(2337)與神盾(6462),小哥稱之為「外資權證三寶」。由於外資買的金額太大,因此發行商釋出的權證相當多。當權證釋出很多時,因為Delta變大,所以發行商避險的張數必須增加。小哥在這邊複習一下Delta這個參數。
Delta的意義是,當標的股漲1元,權證就會漲Delta元,它和發行商的避險張數有關。但是,因為Delta並非線性參數,而是呈現曲線,所以當標的股愈漲愈多時,Delta會愈來愈大,發行商的避險張數也就愈來愈多。
小哥以晶電在外流通量最大的認購權證─晶電統一74購03(067393)為例,當晶電的股價從49元漲到50元時,權證的理論價從0.87元漲到0.94元,漲了0.07元。但是,當晶電的股價從52.4元漲到53.4元時,權證的理論價從1.11元漲到1.19元,漲了0.08元。而當晶電的股價從45.2元跌到44.2元時,權證的理論價從0.63元跌到0.57元,跌了0.06元(詳見圖1)。
參數Delta也是發行商的避險比例,當晶電統一74購03賣出3萬張且標的股為49元時,Delta為0.07,發行商得買2,100張(30,000張×0.07)股票來避險;當標的股跌到45元時,Delta為0.06,發行商得持有1,800張(30,000張×0.06)股票來避險,比49元時少了300張;當標的股漲到52.4元時,Delta為0.08,發行商得持有2,400張(30,000張×0.08)股票來避險,比在49元時多了300張股票。結論是:當股票上漲時,發行商得繼續買股票;當股票下跌時,發行商得繼續賣股票,發行商成為一個追高殺低的角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