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年都有數家公司因為董監改選的題材而成為飆股,今年董監改選行情早在去年9月就已經由全台第二大地主農林(2913)與中信金(2891)揭開序幕,而大同(2371)、新光金(2888)、台紙(1902)等公司也將接棒開跑。每年3∼4月是台股董監改選行情的最後衝刺期,此時該如何選股與操作呢?
「董監改選題材」一向是每年12月至隔年4月間,股市老手必做的賺錢題材。當公司掌握豐富的資源,而且目前經營者(公司派)的董、監事股權不足時,就會吸引市場上了解公司體質者(市場派),透過不斷買進持股的方式來搶奪公司的經營權,而公司派發現後,為了保住經營權也會加緊買回股份,並且收購委託書,演變成籌碼爭奪戰。一旦雙方勢均力敵,就可能讓股價在短期內出現5成到數倍的漲幅。
今年預計有475家上市櫃公司將進行董監事改選,除了前述幾家公司之外,到底還有哪些公司有機會成為「董監改選概念股」?
董監持股比低於15%
較容易上演爭奪戰
《Smart智富》月刊綜合元富投顧總經理劉坤錫、凱基投顧董事長杜金龍、波段操作達人陳族元、國泰證券研究部協理簡伯儀等4位專家的看法,歸納出公司只要具有以下4要件,比較有機會上演董監改選行情:
要件1》董監持股偏低
如果公司董監持股比重低於15%,外部人士想搶得經營權的機會就相對容易。今年要改選的475家公司中,有182家的董監持股低於15%,占整體的38%。但是,表面上看到的低持股,有的是因為將資金轉移到海外改以外資形式持有、有的是有其他家族親友持股,檯面下能掌控的股份可能超過4成以上,因此需要再詳看前10大股東的持股狀況。
要件2》有資產題材且低股價淨值比的傳產股
老牌資產股,像是三陽工業(2206)、中纖(1718)、新紡(1419)與農林等,過往都因為手中握有大量未重估的土地資產,且股價又遠低於淨值,因此當這些公司的董監持股偏低時,就會引來市場派的覬覦。
而以今年來看,大同帳上土地資產豐富,每股淨值逾13元,但是去年9月前股價卻不到6元,股價淨值比(PB)低於0.5倍,加上公司帳上現金高達710億元,市值僅有419億元(以2月6日收盤價計算)。外部人士想取得2成的股權,僅需要83億8,000萬元的金額,就可以控制超過8倍以上的現金部位,以及旗下多家上市櫃的轉投資子公司掌控權,因此吸引了市場派搶進。股價自去年9月一路漲升到今年2月,最高一度漲破20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