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年來由於智慧型手機、平板電腦的成長性逐漸下滑,加上中國相關供應鏈崛起,讓台灣電子產業發展陷入瓶頸。反之,傳統到不行的紡織產業,卻在這幾年竄起,出了3家股價衝上百元的「紡織三雄」,從上游到下游分別是東隆興(4401)、儒鴻(1476)、聚陽(1477),儒鴻更於第3季衝破500元關卡。為何如此?紡織業不是傳統產業嗎?要定義所謂的「科技業」與「傳產業」,其實可用「技術的演進速度」來區分;技術進步快的是科技業,慢的就是傳產業。以這個角度來看,現在的紡織業反而比製造個人電腦、筆電的電子公司更像科技業,會有如此轉變,來自近年機能服飾的興起。
機能服飾就是比一般傳統服飾更注重「功能性」,像是排汗、抗UV、涼感、輕量⋯⋯等,根據紡織產業綜合研究所預測,2014∼2018年機能服飾的成長率將高達5%,幅度遠高於傳統服飾的2%∼3%。近年崛起的機能瑜伽服飾品牌Lululemon與機能運動品牌UnderArmour,2009∼2014年的營收複合成長率都高達30%上下,稅後淨利複合成長率更都超過30%,說明了這個產業有多火熱。台灣上市櫃紡織公司眾多,但最成功的上、中、下游廠商,就是這3家公司:
聚陽:成衣製造商,2012年後才開始提高機能服飾的生產比重,主要客戶是流行服飾業者或大賣場,像是Kohl's、Gap、Target、WalMart等,生產基地遍布各地,但以東南亞為主。
儒鴻:也以成衣為主,但聚陽的布多是外購,而儒鴻則是從織布、染整,到成衣製造的一貫廠。儒鴻在2007年還是以布的銷售為主,近幾年加強毛利率較高的成衣,目前成衣銷售占營收比重已升至60%以上。與同為成衣廠的聚陽和銘旺實(4432)相比,儒鴻的優勢在布料的掌控,除了因自製毛利率較好,更能快速反映客戶的需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