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年4月的初春,在瑞士舉行、主宰全球鐘錶珠寶市場的兩大錶展,一是售票進場的巴塞爾大拜拜,一是憑邀請入場的SIHH豪華宴會,勢力可說各有千秋,卻也預告未來1到2年腕錶時尚趨勢的主舞台。多年來,我雖然對頂尖鐘錶工藝的熱愛與期許不墜,但今年我觀察這兩大盛會後,不禁有這麼一個心情:「別再炒作陀飛輪了!」
這句話聽來或許令人訝異,似乎在為近年來百家爭鳴的「陀飛輪」風潮畫下休止符。時鐘歷史有1,000年、懷錶500年,而手錶從1904年首度出現至今不過100年。嚴格來說,以機械錶工藝聞名於世的瑞士,在功能與技術上,其實並無重大突破,既有的舊功能彷如舊瓶裝新酒般被行銷成創新技術,200多年前由寶璣先生創造的陀飛輪,正是這樣的產物。
【陀飛輪被玩過頭 報時問錶才是極致工藝】
陀飛輪並不稀奇,包括在亞洲許多名不見經傳的錶廠,都有能力製作。搞懂了陀飛輪,就會發現最簡單的陀飛輪,只要50至80個零件就能實現它的功能,加上許多初入行的獨立製錶師常視之為晉升大師級製錶工匠的門檻,精密但不複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