減碼、減碼、再減碼!卡奴風暴之下,近期各大外資券商對消金比重較高的金控股,一面倒地發表空頭言論,尤以昔日「外資績優生」中信金控(2891)馬首是瞻,光是3月以來(至23日)共賣超39萬張,居所有金控之冠,股價創成力4年來新低。
到底中信金出了什麼問題,讓外資退避三舍,寧可先賣先贏?展望未來,在野心勃勃的副董事長辜仲諒帶領下,中信金能否順利吃下兆豐金控(2886),躋身國際級的金融機構,並重拾外資信心?
過去幾年,中信金的獲利能力和競爭力,在外資分析師心中,始終位居翹楚,整體外資持股比例也多在5成以上。最近一次跌破5成是在去年10月,因當時的總經理陳聖德離職,引發外界擔心今年企金業務成長不保,因而連砍股票,外資總持股便從55%,一路掉到49.88%。
如今,卡債風暴愈演愈烈,身處颱風眼的中信金,連番被外資唱衰。包括美林證券、花旗環球證券、瑞銀證券、野村證券、德意志證券和瑞士信貸等,紛紛建議客戶「觀望」「減碼」,甚至下修今年EPS為1.8~1.5元,外資總持股已從2月底的52.12%,賣至51.67%,再度面臨50%的保衛戰,本土法人和自營商也加入「空頭部隊」。
中信金呆帳提存 比想像中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