買基金大洗三溫暖的經驗,今年又多一樁。在基金業者、媒體不斷放送下,今年第1季最熱賣的基金首推新興市場,但是5月的一場股災,新興市場基金卻成了燙手山芋,認賠出場的人不在少數。
新興市場基金1月賺10%、5月跌10%,就是這樣的高波動幅度,嚇走了一群人,之後幾個月時間,銀行通路的熱銷基金,變成了穩定的債券型基金。不過,當時快閃的投資人,到現在恐怕要捶心肝,因為新興市場已慢慢回溫,就算是買在最高點的投資人,也快要解套了。
漲追進、跌快閃,會發生這樣的狀況,多半是因為投資人不了解基金特性,完全以績效做為判斷標準。以新興市場基金為例,超高報酬率背後隱含的正是高風險,如果在買基金時,即認清這一點,那麼也不會進退失據,又追高、又殺低,兩邊挨耳光。
一昧追求績效,易追高殺低
長期接觸基金投資人的聯傑財務顧問執行長蕭碧華指出,投資人買基金與買股票的心態就是不同,買股票會注意EPS(每股盈餘)、看本益比、分析過去的高低價,但是買基金幾乎就只看「績效」一個指標,從未考慮下檔風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