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息型ETF是Smart Beta型ETF的其中一種,加入了「高股息」的Smart Beta因子,主打配息高的特色,近年也受到眾多投資人青睞。本章將以7檔備受討論的熱門高息型ETF為例,一一說明它們的基本選股邏輯與相關配息狀況等,並綜合整理出其優缺點,給投資人作為評估依據。
首先,若要談及高息型ETF,就不能不提到最具代表性、素有「國民ETF」之稱的元大高股息(0056)。它是國內首檔掛牌上市的高息型ETF,歷史最為悠久,從2007年12月成立至今,已經長達17年(詳見表1),儘管近幾年多檔高息型ETF新秀崛起,元大高股息仍然是定期定額存股族十分熱愛的標的,名列前茅。
以預測現金股利殖利率決定成分股權重
元大高股息追蹤的指數為「臺灣高股息指數」,該指數由台灣證券交易所和富時國際有限公司共同編製,篩選邏輯是以「臺灣50指數」和「臺灣中型100指數」之成分股為採樣母體,再挑選出未來1年預測現金股利殖利率(註1)最高的50家公司,並衡量其績效表現,同時是以預測現金殖利率加權,而非依照市值,來決定其成分股權重占比。也就是說,整體選股流程大略可分為4個步驟:

註1
預測現金股利殖利率=預測現金股利÷審核資料截止日之股價。
◎步驟1:
在上述150檔成分股母體中,依公司市值進行篩選、排序。
◎步驟2:
公眾流通量(Free Float)低於或等於5%者,不具指數成分股資格,以確保指數的可追蹤性。
◎步驟3:
若1檔股票的納入,會導致指數無法通過在個交易日內交易新台幣15億元的流動性測試標準,則該股票將不會被納入成分股。
◎步驟4:
同樣在上述150檔成分股母體中,選取未來1年預測現金股利殖利率最高的50家公司作為成分股,並以預測現金股利殖利率作為指數成分股加權依據。
臺灣高股息指數的成分股每年會進行2次的定期調整,分別為6月和12月,並於當月第3個星期五後的下一個交易日生效,且每次以刪除5檔、新增5為上限(註2)。此外,也偶爾會發生「非定期調整」的狀況,例如有成分股公司發生重大事件,或是當臺灣50指數和臺灣中型100指數的成分股有變動之際——而這裡要特別注意的是,若有成分股自臺灣50指數或臺灣中型100指數中被刪除,則該成分股也會同步自臺灣高股息指數中刪除,並且不會立即遞補其他股票。因此,有可能會發生成分股數目低於50檔的狀況。

註2
根據2022年10月的「臺灣高股息指數」編製規範調整,「刪除5檔、新增5檔」的限制,在以下狀況不適用:
◎候選成分股數量少於50檔時。
◎因「成分股於審核之採樣母體中被刪除」或「定期審核前之會計年度宣布發放之股利為0」等條件而被刪除的成分股數量大於或等於5檔時。
觀察最近1次的元大高股息成分股調整,是在2024年12月2日盤後生效,這次總共新增8檔,分別為重回懷抱的長榮(2603)及陽明(2609),還有長榮航(2618)、興富發(2542)、華南金(2880)、材料-KY(4763)、上海商銀(5876)、東元(1504);並刪除7檔,分別為遠東新(1402)、遠雄(5522)、台勝科(3532)、京城銀(2809)、潤泰全(2915)、中保科(9917)和華新(1605)。
而截至2024年12月底的資料,元大高股息的50檔持股當中,產業配置以電腦及周邊設備業(23.64%)居冠,再來則是半導體業(17.83%)、金融保險業(14.54%)及航運業(9.04%)等等,而這樣的趨勢在其前10大持股名單中也能看出一些端倪,不僅如此,各檔成分股的權重占比算是呈現非常分散的狀況(詳見表2)。各位投資人要投資元大高股息之前,可以多留意相關產業的發展與走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