比如說「庭前生瑞草,好事不如無」,我們可能常聽到,卻不知道背後的故事是什麼,其實答案可以在《昔時賢文》(註)看到。故事是說有個老伯的兒子到外地做生意,前幾年還有聯絡,後來卻音訊全無。老伯決定出門找兒子,路上看到一戶人家,庭院裡種了非常茂盛的瑞草花,左鄰右舍都爭相來欣賞,他不禁流下眼淚,結果這欉花草竟然枯萎了,庭院主人大怒,把老伯告上官府要他賠錢。
註:《昔時賢文》又名《增廣賢文》,收錄傳統民間俗語與人生格言,清代佚名作者編纂。
縣太爺問老伯哭泣的原因,他說,「我的兒子失蹤好幾年,名字就叫瑞草,我看到那戶人家的瑞草長得特
別好,才會觸景傷情。」縣太爺感到不對勁,想知道為什麼瑞草會長得格外茂盛,於是命人開挖。結果,土壤底下是一口古井,井裡正是老伯兒子的遺體。原來這戶人家的主人以前開理髮店,因為貪圖老伯兒子的盤纏而行凶殺人,再把遺體丟到井裡,卻長出茂盛的花草,原以為是好事,沒想到做的壞事也因此被翻了出來。
把這種典故背起來,前因後果都存檔在腦袋裡;需要用的時候,才有辦法信手捻來。講的人口沫橫飛,聽的人津津有味,現場氣氛會非常好。
我太太常說我是「今之古人」,背誦這些文句,一方面也是我自己的興趣,我很喜歡沉浸在古代的氛圍裡,也幻想過如果身在古代,我可能是一個進士或舉人。就像武俠小說迷也會幻想自己是武功高強的俠士,或是小朋友幻想自己是卡通人物的角色。所以我在閱讀與背誦的時候,一點壓力也沒有。
賣弄學識要用對地方
「路逢劍客須呈劍,不是文人莫獻詩」,任何素材都要用得恰當,不要故意調書袋,講話講到一半就莫名其妙說,「我來吟一首唐詩給你們聽。」別人可能會以為你中邪了。應該要順其自然,例如吃到東坡肉的時候,可以談蘇東坡的故事,用講故事的方式來包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