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家投信公司邀請我參加一系列投資主題演講,北、中、南各三場。主辦單位的聯絡人收到我的簡報大綱,好奇問我,「三場演講的簡報大綱都用同一份,你講的內容都一樣嗎?」我請他直接來聽。台北是第一場,四十分鐘的演講,觀眾笑聲不斷。第二場在台中,我看到他果然又來了。聽完以後,他很滿意地說,「今天竟然又有不同的笑話!」
我最近經常接到這類一系列的演講,同樣的主題辦了六場、八場。如果每一場觀眾都不一樣,對我來說最簡單;就像國慶閱兵,樂儀隊動作其實是一直重複,在前進的過程中,觀眾已經改變了,所以每個人都可以看到新的動作。
因此,即使我的演講主軸多半不會改變,但仍會按照北中南不同的民情或觀眾屬性,斟酌使用不同的笑話和故事,所以聽我演講,絕不會聽到「一個模子刻出來」的內容。也因為我利用豐富的笑話、俚語、故事來穿針引線,常有第一次跟我合作的主辦單位說,「想不到這種投資理財的演講,能夠講得這麼生動。」
經歷雙腳發軟的首次登台經驗,我知道必須持續補強學識不足的地方,並且想辦法吸引觀眾的注意力。後來我開始加入自己平常朗朗上口的台灣俚語,增加大家的記憶。
例如「紅龜粿包鹹菜」,紅龜粿是台灣習俗裡用來祭拜的食品,內餡應該包肉或紅豆,鹹菜對古早人家而言則是不值錢的東西;這句話是指表面上看起來很棒,實際上卻一文不值。我會用這句俚語來比喻上市櫃公司的不實財報,看起來數字亮麗,進一步去分析內容,才知道只是虛有其表。
講到這些俚語,我發現上了年紀的觀眾,眼中散發出光芒;後來我開始加入國內外的笑話,甚至是唐詩宋詞,觀眾的熱烈反應,也成為我不斷蒐集新素材的動力,現在就來談談我是怎麼運用這些素材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