曾經有人問美國前總統林肯,「十分鐘的演講,你需要準備多久?」他說,「兩個禮拜。」
「半個小時呢?」,他說,「一個禮拜。」
「一個小時呢?」他說,「應該要三天。」
「五個小時呢?」他說,「不用準備。」
愈簡短的演講,內容愈是言簡意賅,因此需要愈長的時間去琢磨。就像是相聲,兩個人嘰哩呱啦講了幾分鐘一個段子,事前可能經過十個小時的演練,才能達到口到、手到、眼到、心到的境界,不是想像中那樣簡單。「台上十分鐘,台下十年功。」不要看我一、兩個小時可以滔滔不絕講不停,能夠練到今天的功力,我大概花了十年的時間。大家都以為我很會講話,其實這是我努力很久的成果。
多準備一段內容
上台之前,一定要先做好充分的準備,並保留意外狀況下的救急「步數」,不能只想著見機行事,萬一老天跟你開個小玩笑,難道都不要講下去了嗎?
有個故事是這樣的,一個年輕人去參加牧師考試,其中一項考題是三十分鐘的自由演講。他在考試前三天,先住進考場附近的旅館,從早到晚很勤快地在房間裡大聲背誦講稿。
到了考試當天,排在他前面一位的考生上台後,竟然把他的講稿一字不漏地講出來;他仔細一看,原來那位考生就是住在他旅館隔壁房間的房客,這下真的是「隔牆有耳」,他準備的內容就這樣被人原封不動偷走了。
怎麼辦?要改已經來不及了,只能硬著頭皮上台,他告訴評審:「要當一位好牧師,要懂得傳道與聆聽信徒的聲音。因此,除了擁有演講能力,也需要很優秀的聆聽能力與記憶力。現在,我準備把上一位考生講的內容,從頭到尾再講一遍。」本來就是屬於自己的東西,他當然表現得更好,最後成功被錄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