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先看到稅後淨利的金額,剔除金融海嘯前、後的最高點和最低點,看其餘年度是否穩定,而且這樣的穩定不應來自業外收入、支出的影響;其次,再來看毛利率和營業利益率以及營收,因為「沒有天天在過年的」,所以數據不可能只漲不跌,只要維持在一個區間都算正常,當然,能持續往上成長最佳。
而且星大強調,這幾個財務數據並不是其中之一下降就不好,應將毛利率和營收搭配著看,找出企業成長或衰退的關鍵,較需要在意的狀況是:兩者皆下降;或毛利率不變、營收下降;或毛利率下降、營收成長(詳見表2)。
為何營收成長仍要特別注意呢?因為萬一公司是以流血殺價的方式競爭,雖然存貨都賣出了,但毛利率卻大幅衰退甚至為負值,那獲利表現肯定也不會太好,而且當營收成長這個條件不具備時,很容易進入營收、毛利率齊降的階段,獲利會大幅衰退。
3.現金流正常:除了每年營運狀況穩定,現金流量表也要無異常,即無特別大的現金流出才佳。因為有些企業要擴大產能,可能在某一個年度會有大筆現金流出,用來買地、蓋工廠等,雖然對於日後營運應有正面挹注,但若要等到擴廠完成,通常都是1~2年後的事,股價跟股利屆時才能反映獲利,資金效率將受到影響。
因此,若發現某家企業有一年的現金流異常,確定對未來有正面幫助後,可先納入觀察名單,不用急著買進。
買股》用3種估價法,找出合理的股價區間
接著星大會觀察該公司近7年的本益比、殖利率,並預估股價區間,再輔以歷史股價區間來算進場的合理價與出場的昂貴價。
以近7年數據為判斷依據
較能反映企業實際營運狀況
雖說把公司上市以來的所有資料都納入觀察會更保守,但隨著企業上市時間愈長,其規模、產品結構及市場都有所變化,近幾年的股價區間才較能反映企業實質營運狀況,因此以近7年的數據及當年度營運、獲利預估為判斷依據即可。
1.用本益比估價法推估:每個產業、公司的本益比都不同,星大會以該公司近7年的本益比區間作為參考,而計算用的EPS則為當年度的預估獲利。有關預估獲利部分,較準確的方式是從預估當年度營收及整體毛利率狀況去估算,但這需要大量的企業營運資訊,包含質化與量化的分析,若投資新手對此有瓶頸,最簡單的方式可用近4季EPS加總作為基準。
本益比公式:股價/EPS。因此要用本益比估價法反推合理的股價區間,公式為:股價=近4季EPS加總×本益比。舉例來說,某家公司近4季的EPS合計為5元,而近7年的本益比在12~18倍,合理股價應在60元~90元(5×12=60;5×18=90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