低於合理價分批買進
超過目標價則僅留下零成本部位
星大當時手中已有數百萬元的資產,他大可賣光後,一次買足100張第一金,但他沒有這麼做。他解釋,市場過去給金融股的評價較高,隨著金融風暴過去,金融股的評價出現下修,若用過去高的評價來算合理價,那買進後很可能會因評價下修而被套牢,因此他以當時的獲利和較嚴格的標準來算,當第一金低於19元就買、高於19元就觀望。
2014年,星大慢慢投入第一金,當年的進場價格在每股17元~18元,年底累計了34張。隔年,因為於前年年底時,星大預期第一金的獲利表現會創新高,為了參與2014年的獲利配發,所以在2015年除權息之前,星大大幅加碼58張,當年累計達92張。2016年、2017年則同樣在19元以下時慢慢買進,目前累計張數為161張。
星大強調「19元」對他來說,目前仍是一個很重要的買進點,他認為想要穩定的現金流,背後代表的是殖利率應要維持一定的水準,「假設同樣配息3元,股價30元時殖利率是10%,股價40元殖利率僅剩7.5%,當然有差!」星大說。
因此他在操作存股的時候並沒有設定單一標的的持有張數,整體持股數成長才是重點。持有個股時,則會注意該標的的獲利穩定與否,如果獲利持續成長,那就在合理價格時買進。但同樣地,當股價成長多過於獲利增長,且漲至昂貴價時就慢慢調節,直至留下零成本的部位。
例如星大在投入第一金後,該公司的獲利表現都很穩定,一般存股人就是抱著不動,但他觀察到,當第一金的股價超過20元時上漲壓力不小,因此當股價超過20元,他會賣出部分持股,用價差降低持有成本。除了靠著價差和每年的配股、配息降低成本外,他也靠著資金效益提升,加速打造零成本的利息現金庫。
小檔案_星 大
◎出 生:1980年
◎學 歷:英國格拉斯哥卡利多尼安大學資訊管理碩士
◎經 歷:金融業專員
◎現 職:服務業行政職員、恩汎理財投資團隊版主
◎著 作:《我的零成本存股術》
◎存股成績:投入本金約500萬元,目前股票資產市值約900萬元,年領現金股利50萬元以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