挑基本面佳、殖利率高的股票
打造利息現金庫
星大於2005年從英國學成歸來,為了省錢,他和另外2位朋友在現今的新北市三重區合租一層公寓,且以5年的長期租約向房東議價,最後每月分攤房租為2,500元;然後,星大靠著自己下廚,每天騎摩托車上、下班,將薪水大多數都存了起來。有了積蓄後,在金融業上班的星大注意到,股市已擺脫前波不景氣,台股大盤指數回到6,000點左右的水準,因此為了放大資產,他選擇踏入股市。初期他跟一般散戶一樣,聽明牌、跟下單,卻落得慘賠收場。於是2008年他改變策略,拋棄聽明牌操作的舊方法,慢慢醞釀出「打造一個利息現金庫」的想法。因此他利用工作之便,透過公司拜訪或同業交流去實際了解企業的經營狀況,選擇基本面穩定的公司進行投資,且著重於殖利率。
當時,金融股的殖利率不見得比其他產業差,但星大不把金融股納入存股名單內。他解釋,因為自己在金融業上班,深諳即便把財報一字不漏的看完,也不能知道哪些企業是紓困企業,加上當時因為雙卡風暴(指信用卡、現金卡衍生的卡債問題)引發信貸問題,再來又碰到金融風暴,銀行逾期放款的情形愈來愈多,金融業體質不佳,在經濟前景不明朗之下,他不敢碰金融股。
占市場最大資源
投資金融股首選公股行庫
不過隨著金融風暴洗禮後,銀行的逾期放款情形慢慢好轉,以往的呆帳慢慢攤提、獲利也逐步往上走,因此星大開始將金融股納入觀察名單中。星大分析,金融業在台灣是限制性產業,先進來市場的行庫占有最大的資源,所以臺灣銀行、第一銀行、華南銀行等公股行庫都占有優勢。「以不動產抵押來看,先蓋的房子地點一定比較好,你看現在很多新成屋都蓋在『阿里不達』(指沒什麼價值)的地方,就知道土地就這麼多而已,那第一批蓋的房子,抵押權在誰手上?就是這些老銀行!」星大說。不僅如此,新的銀行想要搶客戶,就要祭出高利率來吸引民眾,導致成本較高,種種原因造成新銀行先天不良、後天不優,於是星大第一步是剔除新的及較小型的銀行。
接著,星大進一步觀察名單內的金融股之獲利和配息狀況,因為他想要積極放大部位,所以他選擇穩定成長且有配息、配股的標的。比較後,他第一個投入的金融股是華南金(2880),但因為第一金的獲利愈來愈好,於是2014年,他開始改存第一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