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過,這話當時我只聽了一半,因為經歷收入不穩定的苦日子,所以我的確也會認為身邊要有現金才有安全感,不過,由於我當時一直抱持「不婚主義」的想法,覺得我又沒有要成家,何必為了買房付出這麼多現金。
而在一開始還不懂投資的時候,我將所有的錢全部都放在銀行活存,大概30歲的時候,我才開始研究如何理財。為了做功課,我還曾經是《Smart智富》月刊的訂戶呢!
一開始我主要是投資股票,一度有大約1/3的資金放進股市中投資,後來也聽從理專建議,陸續開始買基金,特別是配息的債券基金。
在房地產的部分,則是原本抱持不婚主義的我,在2003年結婚之後,為了成家才買了一間自住,也幫媽媽買了一間。之後也陸續因為弟弟當過房仲,而投資過房地產,運氣不差的我,買賣在房地產熱絡的時期,也有因此賺錢。
其實,經過這些年的工作累積,加上理財,我的財務狀況算是不錯,一來房貸都已經繳清,且以前買的配息基金到現在每個月大概都可以領3萬元∼4萬元,已經相當於許多上班族的每月收入,若是能再加上商演收入,其實很夠我過日子了。
然而,就算如此,我心理上對金錢的不安全感也仍然在。畢竟我是演藝人員,收入主要是來自商演活動,但現在歌手愈來愈多,商演場次卻愈來愈少,我老是會擔心萬一沒有商演我要怎麼活,覺得身上沒有錢很可怕,我又能唱到幾歲呢?況且,基金的配息也無法永遠都保證有這麼多。除此之外,我和我先生是沒有要生小孩的,晚年生活該怎麼度過,也是我不安的原因之一。
創業開店》
經營事業替退休後生活鋪路
同時建立「公積金」幫助弱勢
直到開了這間包子店,我先前擔心的這些問題都獲得了解決,因為我們開這間包子店的目的就是希望可以達到「共老共助」的理想。
一開始,是因為我在一個佛學團體的餐廳當義工,我們餐廳對於食物非常講究,推出的包子以及饅頭都大受歡迎,但可惜這些美味是員工餐廳限定,外面買不到。後來我們希望讓這些好味道也能分享出去,且近年來,台灣屢屢爆發食安問題,我們也希望能成為一個管道,提供民眾健康又好吃,且食材安全無虞的食物選擇,因此才決定來開這間包子店。
更重要的是,我們這一群義工已經在一起很長的一段時間,擁有非常緊密的關係,我們希望可以創造一個環境讓這樣的緣分繼續下去,直到彼此年老都能夠繼續互相學習、互相幫助,也就是真正達到「共老共助」的理想。這間包子店就提供了這樣的環境,我們打造一個讓年長者也能互動、學習的環境跟空間,持續工作,避免呆坐在家加速老化,同時也讓這些人的子女不需要擔心父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