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春耕、夏耘、秋收、冬藏」農耕的邏輯,同樣也能用在股市投資上!股市有其固定的「節氣」,每年特定時間,就會有特定題材發酵,投資人只要掌握這套「股市農民曆」的投資邏輯,也能當個股市農夫,每年播種、灌溉、收割,耕耘出自己的黃金田。
留意假期、活動、財報題材
從股市挖掘獲利機會
每年一定會發生的事件有哪些呢?可以從氣候、節氣或假期說起,譬如:每年幾乎都落在1月底到2月的春節、7月∼8月的暑假、還有發生在8月的中元節(農曆7月15日)、9月的中秋節(農曆8月15日),以及12月的耶誕節等。
另外,除了國內的各大節日外,像中國的十一長假(詳見名詞解釋)所創造出來的旅遊和消費力道也十分驚人,對相關概念股影響頗大,也帶出新的獲利機會。
除了氣候、節氣或假期而產生的概念股外,投資市場本身也有一套固定的行事曆,上市櫃公司每月10日前會公告上個月的營收,每季則會公布較詳盡的財務報表,而每年4月∼5月會有董監事改選、5月∼6月股東會宣布除權息水準、還有各公司年底的結帳、作帳。
像是第4季通常是各上市櫃公司繳交「年度財報」的最後截止期限,為了讓年度財報上的成績更加亮眼,許多大老闆或是股東在年底時會積極拉抬集團的股價,透過增加業外收益來美化帳面,形成一波年底集團的作帳行情,也是投資人搶搭公司派順風車的好時機。
其他像是一些展覽、活動,譬如通常在每年5月底、6月初舉辦的「台北國際電腦展覽會」(英文簡稱Computex),該展創辦於1981年,迄今已成立35年,是全球ICT(資訊與通信科技,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,簡稱ICT)產業的年度盛事,也是世界前3大國際電腦展之一,往往都能引起投資市場的關注。
從過去10年產業每月的漲跌幅數據就可以看到,每年5月份當這些展覽開跑時,光電、電機及電子3大族群上漲的機率高達6∼7成。電腦及周邊設備、資訊服務和其他電子及半導體類也有5成,明顯反映出資金在展覽題材發酵前提前卡位的現象。
這些假期、市場運作模式和展覽等,和投資股市有什麼關聯?其實這就是題材!舉例來說,7月、8月是台灣天氣最炙熱的季節,此時走在街頭,透心涼的手搖飲品人手一杯,當然會反映在飲品店的業績上。業績變好、營收增加,就會讓財務數據亮眼,進而帶動股價上漲。
又或者,像每年股東會時,公司就會宣布今年的股息政策,對投資人而言,配息配得好的公司,其股票也具一定的吸引力,若計算出來的殖利率夠高,也能帶動股價一波上揚。而且布局後,這波漲勢通常能維持到該股正式除權息之前,投資人可以考慮抱股配息或賺價差獲利了結。
名詞解釋_十一長假
10月1日是中國的國慶日,該日為連續國定假日的起始,休假天數每年不太相同,但幾乎都是7天,這個長假會刺激旅遊、觀光和消費,創造出「假日經濟」,因此又被稱為「黃金週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