另外,有使用智慧型手機的人,一旦買了最新型手機再加上綁約,通話費加網路傳輸費,每月繳個上千元是稀鬆平常的事。在買新手機之前,不妨仔細思考自己是否真的非要這支手機不可?還有,也要注意看看帳單,每個月實際使用的通話量或網路傳輸量到底有多少?也許你很少講電話,或是上網用到的傳輸量並不高,根本不需要花這麼多錢。綜合比較後,再找出一個最適合你的資費方案,也許每年也可以再省下幾千元。
變動支出的部分,可以先看看哪類的花費最高?再評估這類花費是否有下降的空間,評估原則是「必要」或「非必要」。必要花費通常節省空間有限,盡力而為即可;非必要花費若不能完全省下來,至少也要把金額降低。
假設花費最高的是餐費,每月大約花1萬5,000元,其中1萬1,000元是三餐,另外4,000元是幾乎每天都會喝的飲料,該怎麼省?
三餐是「必要」,飲料是「非必要」, 一方面可以降低三餐的支出到1萬元,只要平均每天少花約33元就可以做到;另一方面也減少一半的飲料花費到2,000元, 從原本每天喝,改成兩天喝一次。這樣一來,每月就能夠省下3,000元。
因為我們的生活中,其實有很多不必要的開支,檢討花費時,只要簡單地思考, 「省下這筆錢,累積1年能夠省多少?」如果1年能省下幾萬元,想必能夠造成不小的激勵。
當然,如果省下某些錢,會讓你感到痛苦萬分,反而容易中途宣告放棄,不妨改採循序漸進的方式。例如你認為自己每天一定要喝飲料,很難立刻改善,那麼,就從1週喝7天,先改成1週喝6天,慢慢地降低頻率;或是原本喝的飲料是1杯100元, 則改選1杯80元或50元的。把價格與次數往下調整,都是省錢的好方法。
養成「收入-儲蓄=支出」觀念
在有限額度裡選擇花費順序
▲(圖1)檢討日常開銷,每年可節省可觀金額
了解過去的消費習慣後,接下來就可以推算大約可以存下多少錢,以擬定未來的生活開銷用途。
以存錢達人詩諾懷特和林家樑為例,他們完全奉行「收入-儲蓄=支出」。詩諾懷特說:「因為只剩下這些錢可用,就必須去思考,錢要用在什麼地方,才是最好的選擇?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