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家公司,產品周轉快,能接到更多訂單、賣出更多東西,同時很快回收帳款,這代表有良好的經營效率。
以開餐廳為例,同樣擁有10張桌子, A餐廳1天有100位客人上門,B餐廳1天卻有300位客人,以1張桌子坐滿10人計算,B餐廳1張桌子的翻桌率是A餐廳的3 倍,收到的現金也較多。同樣都有10張桌子,B餐廳的經營效率卻比較高。
能夠1天賺3次的公司,成長性當然比較好,而且帳款又回收得快,沒有資金周轉不靈問題,這樣公司自然能在市場獲得較高評價,股價表現也比較好,這也是想學存股的你為何必須了解公司經營績效的原因。
財務指標裡能夠反映公司經營效率的, 就是「營業周轉天數」,而這項指標裡又涵蓋2個次指標:「存貨周轉天數」與「應收帳款周轉天數」。以統一超(2912)為例,5年多來「營業周轉天數」、「存貨周轉天數」與「應收帳款周轉天數」表現都算穩定(詳見圖1),經營效率維持一定水準。
在營收持續成長,規模擴大的情況下, 卻不損及其經營效率,公司獲利成長自是水道渠成。統一超股價也從2008年金融 海嘯後的60元、70元,一路奔上200元以上,11月8日收盤價為212元(詳見圖2)。
「存貨周轉天數」與「應收帳款周轉天數」,這2個指標該怎麼看?怎麼用?接下來逐項說明。
存貨周轉合理天數 需視產業特性而定
先來看看什麼是「存貨周轉天數」,指的是企業從取得存貨開始,到消耗、銷售為止所經歷的天數,也就是公司的平均存貨量,需要幾天才賣得完。天數愈高,代表存貨待在公司的時間愈長,出現存貨跌價損失的機會也就愈大;相反地,天數愈少,表示存貨變現的速度愈快,產品賣得愈快。
存貨周轉天數的計算公式為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