儲蓄險一直是國人偏好的理財商品, 業務員在行銷時也常把儲蓄險當成利率比較高的「定存」來賣,在行銷術語中,儲蓄險的利率似乎比較高,但這是真的嗎?
答案是不一定,有些儲蓄險商品的利率甚至比定存還低。目前新台幣儲蓄險的內部報酬率(Internal Rate of Return Method;簡稱IRR)勉強跟新台幣1年期定存利率打平,有些保險公司的儲蓄險保單內部報酬率甚至還比定存利率低;如果是美元儲蓄險,因為今年起調高責任準備金之故,保費變貴了3成,讓內部報酬率又更低了。
所謂內部報酬率就是考量到時間複利效果的投資報酬率,因為新台幣定存是以複利計算的,所以我們也應該拿內部報酬率來比較才合理。那麼,內部報酬率究竟有多低?我們先以一張外幣保單為例,結合國人最喜歡的「年年還本」功能,來計算持有不同年期後,實際的IRR分別是多少。
◎產品說明:6年期分期繳美元終身保險,繳費第2年起可領回投保保額的3%,繳費期滿後的第7∼16年(共10年),每年可領回保額6%,保單持有第17∼26年起,每年可領回保額10%,第27年起,每年領回保額20%,領終身。
假設30歲的李大仁年繳保費3,594美元,保額為4,200美元,透過轉帳可享1%的折扣,實際年繳保費為3,558美元,6年總繳2萬1,348美元。這張保單讓李大仁前6年可以每年還本126美元,第7∼16年可年領252美元,第17∼26年起可年領420美元;第27年起年領840美元到身故或解約為止。
經過計算(利用Excel即可簡單算出)可看出在不考慮匯率變動風險下,李大仁持有該張保單要超過20年,內部報酬率才會超過3%,在繳費剛期滿時,內部報酬率甚至不到1%。
【破除糖衣】年年還本其實不划算
儲蓄險的種類很多,除了依幣別分成新台幣與外幣保單、依照繳費方式分成一次繳(躉繳)與分期繳(6年、7年、10年不等)外,還依照還本方式不同,分成繳費期滿後一次領回一筆保險金,與繳費若干年起,年年領回一筆一定比率(如保額6%)的保險金,領終身。若從還本型態來看,年年還本的儲蓄險保單最受歡迎。
但是以目前保費相對貴,導致內部報酬率偏低,不見得贏過定存的情況來看,現階段買儲蓄險其實只能保本,卻不見得划算。以下便一一拆解保險業務員常用的包裝話術,解開儲蓄險的美麗糖衣。
糖衣1》隔年就可以開始領錢,領終身很划算
開始繳保費後,如果隔年就可以開始領錢,保戶通常會有「比較划算」的感受,實則不然。統一保經總經理徐采蘩解釋:「民眾繳了保費,扣除保險成本與營業費用後,剩餘的錢就會累計到保單價值準備金中,保單價值準備金則會以每年保險公司承諾的預定利率去增值、放大,如果投保隔年就開始領錢,代表可以增值的保單價值準備金也一直縮水,讓本金變少,增值效果也會變差。」
因此,如果真的想要讓保單價值準備金逐年「長大」,最好是「愈晚領愈好」,繳費期滿後再領取還本金,才真的有機會領得比較多。威盛保經北區業務總監葉俊佑以兩張保單試算,同樣是6年期增額型外幣保單,A保單是繳費6年後開始還本,B保單則是繳費的隔年開始還本,前者的內部報酬率約比後者高出0.3%,報酬率比較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