喜歡研究的謝士英開始思考,先計算自己從頭到尾投入的資金,發現大約是500萬元,以當時股價計,等於有5成的獲利;且股價在跌,但他的股利卻沒少領。
除計算自己的投資成績單,他也比較一些朋友的「慘況」。當年聽到他要用200萬元長期養股時,有位朋友也拿同樣金額買股,但做的是短線價差交易。這朋友一次買進就是數十張,剛開始1週可賺30、40萬元,1年累積成交金額上億元,但幾年下來,本金卻虧到只剩下10多萬元。
兩相比較,那一年謝士英領到近100萬元的股利,對養股術的懷疑頓時消失,於是把當年領到的股利,再投入逢低買進。
2009年7月,景氣確定復甦,很多人還不敢進場,那時晉昂投顧總經理洪瑞泰經營的「巴菲特班部落格」上,某一天出現一段留言:「8年下來,我一共投入500萬元在好公司上,幾乎只買不賣。2年前就沒再轉錢到股票帳戶,配的股息已經夠買股票了。目前資產在1,500萬元,每年這時候開始領股利,已經接近個人年所得,日子很好過的,不是嗎?何必要把投資弄得那麼複雜!」
問謝士英養股的心得是什麼?他的回答很直接:「理財的目的是什麼?如果不工作,你的錢能花多久?養股票,這兩個問題可以一次都解決!」
每年7月,就是謝士英領「年中獎金」的時候,這筆獎金不需要每年辛苦拼績效,擔心自己的KPI(關鍵績效指標)有沒有達成,以他帳上股票資產價值已超過2,300萬元,領到的股利逾百萬元。謝士英建議,年輕人用這套方法,剛開始效果可能不明顯,很容易放棄,但至少要撐過3年,財富就會明顯增加,到時候「你就會愛上這方法,並且持續下去」。以下是謝士英挑選股票來長期存的基本原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