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過他也強調,股市是「股票換鈔票、鈔票換股票的遊戲」,因此也要同步觀察散戶指標—「融資」。融資的參與能推升股價上漲,然而當法人開始賣股票,融資卻持續激增時,明顯是法人將股票丟到散戶手裡。而散戶容易受到消息面影響,一有利空就丟,一有利多就買,股價不會穩定上漲,此時就必須考慮出場。
重點3》觀察營收年增率
上市櫃公司每月都會公布上個月的營收,這也是一般投資人能最快獲得的公開資訊。歐斯麥特別喜歡看營收年增率(YOY),也就是跟去年同期比較的成長率,這也是許多法人喜歡看的指標。若營收年增率上升就代表成長,是推動股價上漲的重要力道;下降則代表趨緩,該公司的投資吸引力也會下降,此時則不適合買進。
重點4》挑股本50億元以下的成長股
要找到有成長爆發力的股票,歐斯麥建議,可觀察公司的股本大小,「很多有競爭力的成長股,是股本50億元以下的中小型類股。」在成長過程中,容易產生高價,股性活潑,適合波段操作。
另外,有些小股本的公司因為擁有富爸爸,當訂單一來,營收與獲利就會出現漂亮的數字;特別是新股上市時,多會有一波行情。例如2011年11月才上市的正達(3149),是鴻海集團的新成員,歐斯麥在60元進場,2月時於90元附近獲利了結,報酬率5成。他認為,雖然這類新上市股票漲得很凶,但因為看不到過去的財報,還是要保持警戒,有短線獲利即可收手,未來可再進一步觀察該公司接單狀況與前景。
買進成長股後,也要觀察這家公司與所在產業,是否能保持高成長。所有產品都有成長曲線,過了高峰之後必然趨緩,而且也可能出現競爭對手,侵蝕這家公司原有的市場。當一檔成長股的競爭優勢不再,則必須另尋標的,換股操作。以蘋果概念股為例,如果將來蘋果產品不再受到青睞,營收獲利數字開始減緩,相關供應鏈的股票當然也會面臨打擊,電子產業又將重新洗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