鴻海旗下僅有奇美電拿到2成iPhone觸控面板訂單,比率一直沒有提高,大多數的觸控面板訂單依舊在宸鴻手裡。原因出在觸控不是講求技術層次多高,而是難在客製化和經驗值,這對於習慣大量規格化生產邏輯的鴻海來說,並不容易。
觸控技術很多,眾家分析師都看好未來蘋果將採用內嵌式觸控技術(In Cell),直接將觸控感測元件跟面板做在一起,可達到蘋果最重視的「輕薄」,屆時面板廠可能更擁有優勢,因此現在的投資是否跟得上技術轉變仍在未定之天。而鴻海之前已和夏普合作生產LCD TV,未來在內嵌式觸控技術是否能再和夏普合作,成為市場觀察重點。
策略3》躍上雲端卡位
克服兩大難題,成長性最大
另一個鴻海成長的機會則在雲端,目前鴻海已經是IBM伺服器主要代工廠之一,根據巴克萊資本證券研究分析認為,這是最有機會成長的一塊。
不過,正如也想切入雲端的廣達董事長林百里所言,切入雲端有兩大難度,第一在於領域知識(Domain Knowledge),第二則是找出服務流程裡最具價值的部分。第一項,想要累積另外一個領域知識需要「時間」,第二項需要「創新能力」,這兩項都是鴻海過去經營邏輯裡最欠缺的磨練。
策略4》揮軍太陽能市場
受制於政府,短期內保守前進
鴻海的第4個盤算就是往新能源走。節能減碳成為全球共識,郭台銘分別向新舊能源兩路進軍,新能源他看上太陽能。
光電科技工業協進會(PIDA)研究指出, 太陽光電產業在2015年將擠下面板顯示器,成為全球光電產業的主流,兩岸太陽能電池的全球市占率接近8成,要在中國擁有產能和龐大市場,正適合鴻海降低成本效率生產的核心能耐,郭台銘勢必揮軍進入。
但是觀察鴻海在太陽能的進度卻很緩慢,除了原本想入股益通,最後因為益通轉向英業達懷抱作罷,最重要就是太陽能市場變動太快,而且完全看政府補助臉色,歐債爆發後,太陽能最大市場德國、義大利都逐步調低補助金額,就連中國第一大多晶矽廠保利協鑫,今年都停止擴產。
這讓鴻海的投入計畫更加小心,去年僅投資3,000萬美元,與保利協鑫成立「富昱能源科技」,預計今年中投入量產。不過太陽能價格還在低檔,如何解決太陽能產業獲利波動劇烈,成為他踏入此領域最大挑戰。
策略5》搶食智能電網
中美推節能建設,硬體具商機
舊能源部分,郭台銘看上的是智能電網:透過感測器和監控技術,減少電流傳輸的耗損,並且電力公司也可監控用電狀況,做電力調配達到省電功能。
2009年歐巴馬上任美國總統後,於2009年2月提出美國復甦與再投資法案,預計投資智能電網達110億美元,是美國能源總投資額的18%,預計在計畫完成後,一年可為美國省下800億美元的電費。
2009年5月,中國國家電網公司正式發布了「建設堅強智能電網」的研究報告,將分3個階段建設智能電網,3個階段裡總投資預計將超過4兆人民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