市場上的投資贏家多半自有一套操作策略,策略有很多種,不管是搭配研究市場趨勢、基本面、還是技術分析,都需要持續吸收大量資訊,並且有效解讀,才可能獲得理想報酬。平日忙於工作的上班族,哪來這麼多時間研究市場、股票?有沒有一套最輕鬆簡單的方法,可以讓資產健健康康長大?
本業是眼科醫生的綠角,從人氣財經部落客,到成為投資暢銷書作家,他以親身經歷,要跟讀者分享,他曾經跟上班族有同樣的疑惑,想投資又怕賠錢,也不可能天天看盤,經過仔細分析各式投資工具後,他發現「指數化投資法」能用最低的風險與成本,創造穩健的報酬,很適合上班族做為人生理財的策略。
綠角在剛出社會時,前4年都只把收入放到銀行定存,直到接觸各種理財書刊,才發現要讓資產增值,不應該這麼呆板。功課做了3個月後,綠角開始在2006年初以單筆和定期定額的方式買進境外基金,並認真做了資產配置;其中有8成買股票型基金,包括全球型、亞太、日本、美國、歐洲,另外2成買債券型基金。由於當時全球股市大多頭,他手上的基金每檔都交出正報酬,然而,不到1年,他卻準備開始淘汰這個投資方式。
「雖然買什麼賺什麼,不過這些主動式基金,很難持續打敗指數,還不如直接買指數型基金來得更穩定!」綠角發現手中的主動式基金績效,竟然不如指數,於是陸續將資產轉到指數型基金,並透過大量閱讀國外財經書籍,仔細分析原因,確認了自己的論點。
不須再挑股、節省開銷成本
還可參與市場的長期成長
他分析,主動式的基金是由基金經理人主動選股操作,今年可能會有超額報酬,但下一年度可能又會落後市場表現;而投資人面對琳瑯滿目的基金,並不一定能準確挑到持續超越指數的基金,再加上選擇這類基金還內含經理費等開銷費用成本,也是吃掉報酬的原因之一。
指數型基金則是直接買進所追蹤指數的成分股,等於是被動式的選股,報酬率緊貼市場,也省去大部分開銷費用成本;投資人只要直接買進該市場的指數型基金,無須再費心挑選比較,就可以參與市場的長期成長。
綠角認為,人類不斷追求經濟進步,從長線看來,金融市場是呈緩步成長的走勢,直接投資指數,是最簡單且穩健的選擇,「民國60幾年,台股大盤指數只有幾百點,假如那時候已經有指數化投資工具,我們從600點投入,到現在的9,000點,是15倍的報酬率。」
綠角說明,持續採用這個投資策略,還可以避開市場波動造成的人性恐懼;以追蹤台股50大成分股的指數型基金「寶來台灣卓越50基金」(股市代號0050,簡稱台灣50)為例,他在2008年7月以每股50多元的價格買進,接著金融海嘯爆發,帳面一度出現超過負40%的績效,但他仍持續按計畫投入。直到2010年12月,台灣50的價格已漲上58元,他的平均持有成本43元,不計算3年的配息,累積報酬率達34.8%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