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些人誤以為,保單愈多,未來就愈有保障,那可不一定,如果買錯保單,不僅該有的保障不足,還「浪費」珍貴的血汗錢在沒有必要的金融工具上,成為家庭理財計畫的一大敗筆。
陳淑琴夫妻是高雄市一家超商的小老闆,每天工作超過12個小時,一家四口就租房子住在超商店面的樓上,三餐就吃超商賣不完的便當、飯糰,縮衣節食,這麼辛苦,就是為了把賺到的錢努力「存」下來,投資、買保險,日後可作為兩個孩子的教育金與自己的退休金。
陳淑琴希望,當兩個兒子都考上大學,可以自力更生後,她就可以退休,跟先生小黑搬回台東鄉下,就近照顧還住在故鄉的兩老。
但是,這麼省吃儉用、努力存錢,夫妻倆卻發現,怎麼戶頭裡的錢會愈來愈少?3年前陳淑琴發現戶頭只剩不到5萬元,眼看著下個月還要繳3萬多元保費,還有兩個孩子的學費、房子租金,該怎麼辦?
陳淑琴一家的財務狀況之所以走上入不敷出的窘迫之途,原因就在於:買了太多保單。
4個錯誤
造就龐大現金流缺口
年收入72萬元,陳淑琴一家四口卻共買了15張保單,一年要繳51萬6,000元的保費,繳不出錢來怎麼辦?只好用保單借錢來「轉現金」,惡性循環,每下愈況。
之所以滿手保單,故事要從12年前一場重大車禍說起。當時陳淑琴在醫院昏迷了7天,這場車禍造成她四肢有6個地方骨折、骨盆腔碎裂,醫生甚至說,有可能終生癱瘓,「當時,真的希望自己不要醒來。」陳淑琴苦笑說。
面對漫長的復健路,她原本期待之前每年花1萬多元買的保險,至少可以派上用場。沒想到保險業務員卻告訴她:「你買的是儲蓄險,未附加醫療保險,無法申請理賠。」